搭载火箭筒。
对,只能跟这个相提并论。
陈浩把美国人引以为傲的半履带装甲车批评的不值一提,不止美国记者脸色难看。
英国记者也十分不爽,因为他们真金白银从美国人手里买到了许多正在用,说半履带装甲车不行,也就是说他们的眼光差喽。
但他们还真没法反驳陈浩,跟川军团展示的步战车一比较,差距实在太大了。
马丹娜的搭档兰迪站起来,言辞犀利的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了战争的胜利,选择突然袭击的比比皆是。
贵军大张旗鼓的誓师北伐,敌人知道了肯定早做准备,即使胜利也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贵军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兰迪的目的是为了驳陈浩的面子,替他们美国人争回点面子。
但是说完他又后悔了,想到这位能把英军缴械当了俘虏,惹急了可不会因为他是美国人就区别相待。
陈浩的脸色丝毫未变,他终于等到这个问题了。
他甚至可以想到,日本指挥官在得到消息后,也会有同样的疑问吧。
“你是美国记者,我想请问你对日本偷袭珍珠港怎么看?”陈浩反问道。
兰迪立即将顾虑抛之脑后,愤怒的情绪涌上了心头,就和许多听闻他们被袭击了的美国人一样。
现在回想起来,兰迪仍然十分激动:“他们是一群卑鄙无耻的小偷,窃贼,强盗。”
陈浩心想你们美国人以后不断挑动战争,比日本人强不到哪里去。
都是一丘之貉,老大看不起老二?
轻咳了一声,陈浩严肃的正色道:“日军搞偷袭已经习惯了,这是他们的流氓本性。
但我们……是正义之师,文明之师,讲究一个师出有名。
而且我们并不担心日军知道了,因为他们即使知道也不会是我们川军团的对手,造成不了多少阻碍。”
陈浩心中有鬼,话语说的大义凛然,可熟悉的人一定会看出来还是虚了。
记者们毫不知情,将这一点记录了下来。
结束采访后,陈浩私底下接见了黎秀石,黎秀石也将他在本子上记录下的文字拿给陈浩看。
“川军团是正义之师,文明之师,对自身实力十分有信心,公开告诉日军我要打你,对日军进行震慑,效果……”
黎秀石不知道,所以还是空白。
他请求随军前往战场,记录这场北伐战役,写下川军团将士们的英勇作战事迹。
陈浩对于黎秀石这个人是听过的,燕京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就是赵刚差一点读的那个专业。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是谁都热血上涌加入到抗战中。
促使黎秀石奔赴抗日前线,是因为他的女友赶到南京想接走家人。
但当他们乘上船准备逃难时,却不巧碰上了日军的轰炸。
结果,黎秀石的女友在空袭过后身受重伤,切身的体会没有没有彻底激发了他心中的怒气。
于是在那一刻起,黎秀石毅然决定奔赴前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抗击日寇,报效国家。
为了让更多的国人知道战场前线的第一消息,为了让华夏军队奋勇抗击外敌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他不顾日夜地工作。
即便日军的轰炸就发生在自己工作的地方,
他也只是躲进岩洞里,依旧不停地挥动笔墨书写着这一方的英烈故事。
后来,在远征军反攻时,黎秀石来到缅甸战场报道。
缅甸战役结束后,成为盟军记者在太平洋战场报道。
八月十四日,日本天皇在面临全国毁灭的情况下,不得不接受《波茨坦公告》,向日本国民颁布《终战诏书》。
黎秀石与一些英美记者冒着被日本人杀害的危险,于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