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面,还是请老祖宗拍板好。
“看什么?”
老太爷有些不高兴地开口,随后对着杨三华招了招手,“你们听着他的意见!”
两人再次将视线转向杨三华。
而根据刚才老太爷的态度,二人心里已经有了底,他同意这件事的可能性大增。
"不能让孩子受苦,不能教育贫困!”
杨三华用简洁有力的两句话打动了众人的心。
接着,他又把此前的计划详述了一遍。
三人一听,发现建立学校这件事似乎比他们想象的更让人震撼。
“小三华,你要把玉米普及开来吗?”
杨石头第一个坐不住了,开口问到。
杨三华点头表示,“是的,只要有合适的土地与人力配备,我认为可行。”
“ ** !”
一旁的杨大力拍打着桌子,因兴奋涨红了脸庞。
如果能大量种植,不仅能惠及杨三家庄的人,附近的村落也可能因此受益。
更有甚者,他们的举动对于新生国家来说,则是献上一份力量。
“建校是好事,但我得钱回老家!村子不需要这么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杨大力补充道,主动提出将资金退还给杨三华。
“大勇伯,这么说未免见外了吧。”
杨三华则再次将钱推给杨大力,“办校绝不是一件容易事,除了房屋建设,还需要购置家具、教材、文具等,甚至需要聘请教师。”
“这里面的投资确实不小。”
杨大力再次强调,“如果你是视咱们为自家兄弟,就不用拒绝这笔费用吧!”
杨三华的一番话如同冷水泼在热情头上,使杨大力两人心头一凉,他们在听后方才意识到事情的困难所在。但看向杨三华的目光却愈发坚定与认同。
这时,老太爷站了出来,提出建议。
“房屋好找,在村东头以前有一个荒废的窑址,稍加修整即可使用。”
杨大力立即认出了地点,“缺些横梁柱子之类的,各家都拿出一些,不成问题。”
“家具也不成问题,村里正好有一些熟练的木匠师傅,趁着农闲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做好。”
大家一一发表意见并列数步骤,逐步形成建校的基础方案。
至于最重要的部分——寻找教师,老太爷提议,
“我们可以通过镇上的渠道向上汇报,请镇方协助。实在不行,我们这些还有体力的村民先行教授识字和简单的计算。”
“我看可以,老太爷亲出手来。村里的孩子们听话不?我想,你如果成为学校的负责人,管教起来会更加便利。”
杨大力如此说道,而老太爷随即微笑,对此深感兴趣。“校长这个职务,我还真的想试一试。”
随后,几人讨论了一系列细节,最后,学校的构建主要由杨三华负责,建设细节由村庄内部解决,余下事宜还需学校建成、并经过村人们的了解才能确定。
次日,杨三华启程回到四九城市,着手准备筹建学校的事务。
周大田离开之后的半个月,村子的事情都已经忙碌完了,粮食也都按时送上了,村子里有了些许闲人。于是,周大全着手聚集众人,并把建设学校的想法说了一遍。
周大伯坐镇其间,再加上这事关乎孩子们的成长与前途,所以几乎所有人对此都表示同意。
尽管有些人的内心并不支持,但在周大伯的地位和权势的存在下,也不敢直言反对。况且村民们也已经得知,此事原本是源于周大田的提议,并且还投入了五千的经费,这无疑是一笔巨额投资啊。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