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些人来的比沈敏预想的要迟了一些,不过看到带来的行李,沈敏算是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迟才到临安了。
沈敏跟着洪遵之所以能够畅通无阻的抵达临安,也是因为洪遵和卢衙内都有着官身,且他们乘坐的还是官船,所以一路上才不用受到税吏的骚扰。
至于正礼这些手下都是跟着胡家的纲船过来的,在明州地界他们倒是没受多少拦截,但是出了明州之后,胡家的招牌就有些不大好使了。更何况他们这次带了不少价值较高的皮毛、皮革、香料等货物,因此地方上的税吏就显得极为热情了。
大宋朝大约是有史以来封建王朝中最重视商业税收的一个王朝了,这同宋之前的五代十国留下的传统有关。在五代十国的割据政权并立时代,各个政权正是通过商业税收来补贴国家的财政收入的。
因此当大宋统一全国之后,就把这套收税制度保存了下来。中央有三司、户部、太府寺管理全国的商业税收,地方上除了地方官员之外,还派有专门的监当官管理税场,招募当地的平民作为拦头,作为收税人员。甚至于在较为偏远的村墟草市,还出现了包税人的存在。
大宋朝廷南渡之后,虽然下令对于粮食、柴炭等民生物资废除了过税和住税,但是对于各地的征税力度确是极大的增强了。比如从前拦头是由转运司负责差选,这些人员的素质还算过的去。
不过随着各地税务机构的扩大,这样的人员选拔方式显然是满足不了机构扩大的需求,于是人员选拔便改成了招客户充,接着是差五等户充,招募,自行投名等方式补充人员。到了今日,干脆每名拦头名下各置家人五、七人,全家共享一个职位了。
于是一个地方税场从原先定额的二、三十名拦头,增长到了一二百人之多。在经过了改革之后,原本是公职人员的拦头,现在更类似于包税商人的存在。他们除了向朝廷缴纳一定的税收之外,还要给自己获取一定的酬劳,因此各种积弊就开始出现了。
虽然名义上过税为2,住税为3,但是这些税吏巧立名目收取的杂费,已经隐隐同国家正税持平了。由是,商旅和过客对于一些沿江设置的税场深恶痛绝,视之为行刑的法场。即便两浙路一带靠近临安,税吏的作风稍稍好于他处,胡家也算是有些后台的商家,面对这些运河上的税场,也只能选择妥协交钱。
不过即便打着胡家的名号,连过税加贿赂,这一纲船货也缴纳了将近一成半的货值。据说如果是那些普通商人,起码也要多交一倍的税金,至于偏远之地,一船之货往往要缴纳近半之货值。
在沈敏看来,这样的征税方式正破坏着大宋的商业活动。越是商业繁荣的大城市,税收反而越低,而越是经济不发达的穷乡僻壤,税收反倒是高的让人没法承受。因为前者征税的对象数量足够大,因此降低税额反倒更容易收得上税。而后者只能见一个宰一个,根本不会去考虑今后商人还会不会再来的问题。
了解了这些人迟来的原因,沈敏自然也没什么可说的,只能招呼着部下们先安顿下来。南院虽然是洪氏兄弟预备用来奉养老父的居所,不过因为洪皓被贬在外将近九年,因此南院的建筑只完成了不到规划的一半,这近三十人抵达后,这南院住的就有些紧张了。
而胡明泉此次带来的家仆也不少于二三十人,若不是胡家在临安城自有去处,沈敏就只能叫人去附近找客栈去了。不过即便勉强安排好了诸人,他还是把胡明泉拉到了一边说道:“大郎啊,虽说老师待我不错,把一整个南院都让给了我居住。
不过此地毕竟是老师用来奉养老父的地方,我也不好意思长久的霸着这里,免得让老师为难。而且很快济民社中的各家商铺就要前来临安召开大会,要是没有一个正式的会场也不大合适。
所以,我希望你这两日先把其他事情放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