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靖康之难(四十二)(2 / 2)

分派金使王敌、郭天信率五百金兵馆伴刘岑、滕牧走东路,杨天吉亲自陪伴聂昌行西路。他们商定,明日一早,即分路而行。

连日来,金军攻打东京城日益猛烈。而守城宋军由于兵少将寡,实际上处于被动应对状态。面对城外金军的嚣张气焰,城内有两个小人物奋然上书朝廷,提出了自己的用兵之策。

一个人物是吴革。在金军主力尚未到达城下时,他就曾多次上书,建议分兵出城,在城外结寨,使金军不敢近城,并控制通往东南的道路。一旦情势危急,圣上可撤出京城,由此前往东南。可是,朝廷不予采纳。

润十一月初五日,吴革又一次密奏朝廷,建议选定一个日子,集中城内兵力,从诸城门同时出兵。出兵前要分工明确,有的担任主攻,有的作为牵制,有的进行突袭,有的进行尾袭,有的担任接应和救援……如此全面反攻,可以一战而胜。

吴革认为,金人以为我军胆怯,不敢出城交战。若此时大胆出城,则恰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我军迫切需要一场大的胜仗,来鼓舞士气。若士气旺盛,那么,“以攻则壮,以守则坚,以和则久。”

吴革的这份建议,宋钦宗的确是看到了,但仍不予采纳。在宋钦宗心目中,吴革属于激进派和冒险派。宋钦宗觉得,在当前强敌压城的情况下,在守城将士普遍怀有恐惧和怠惰情绪的情况下,不宜开城出战。一旦出城战败,金人则可能乘机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宋钦宗不愿冒险,对于未来结局,他仍然怀有一份侥幸和一丝幻想。

另一个人物是太学生丁特起。当时城内的太学生们,对于时局都很关注,对于战事都很关切。丁特起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见朝廷对于金军攻城,只是以兵随宜应对,并未表现出坚决用兵之意,似乎仍要寻求和议。于是,他上书论述,提出了“金人有三可灭之理,而用兵有五不可缓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