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靖康之难(三十四)(1 / 2)

当天晚上,聂昌与耿南仲以及随行官属们,还有杨天吉、王汭、撒离母等十三名金使,一同从京城西门宜秋门出城,在琼林苑住下过夜。

琼林苑是一座漂亮的皇家园林,与风景秀丽的金明池南北相对。第二天一早,他们从此启程,行至望京桥时,就发现有金军游骑在活动。

十一月二十二日,宋钦宗免去李回签书枢密事职务,李回是十七日单骑跑回京城的。而副宣抚使折彦质早在十五日就跑回京城,已于十七日接受处分,责授海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西京留守、西道总管王襄,弃西京而南下,置朝廷于不顾,宋钦宗对此很生气,也免其职,任命孙昭远为西道总管。孙昭远原任水部员外郎,曾与折彦质一起在黄河岸边收拢过宋军溃兵,此时刚回京不久。宋钦宗令他再次出城,去往陕西传达圣旨,命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范致虚,总领陕西六路帅臣,督促陕西勤王军马入援京师。

陕西这六路帅臣分别是环庆帅臣王似、熙河帅臣王倚、泾原帅臣席贡、秦凤帅臣赵点、鄜延帅臣张深和永兴军帅臣范致虚。这六路军马,是北宋战斗力最强的队伍,被称为大宋西军。宋钦宗希望大宋西军能及时赶到京城勤王,就像上次种师道领军勤王那样。

这天午后,孙昭远仅率三名骑兵,悄悄走出国门。随后,东京所有城门皆关闭。

金军即将兵临城下,而四方勤王之兵,无一人到来。在京诸军,此前大部分已出戍河北、河东,去救援太原,往往都已溃散。现在,城中军队只有皇宫卫士、上四军、中军以及京东西路弓箭手等,共有七万余人。

当初,种师道获悉真定、太原皆已丢失,当即传檄,令南道总管负责勤王兵,令陕西制置负责团练兵。南道总管张叔夜、陕西制置使钱盖得檄后,各自统兵,打算赴阙。可是,种师道去世后,唐恪、耿南仲一心想与金人议和,他们对聂昌说道“今百姓困匮,养数十万兵于京城下,何以给之?况且,既以议和,若金人知朝廷集兵阙下,能不激怒?”聂昌于是下令,停止张叔夜和钱盖两道进兵。令他们毋得妄动,如已出发,要退回原处,分散屯驻。两军遂遣散,钱盖的陕西军遣往秦凤与熙河,张叔夜的南道军遣往房州、安州与复州。

面对严峻局面,宋钦宗与大臣们经过研究决定,对京城四壁实行分区守御,分别任命提举官孙觌负责东壁,安扶负责西壁,李擢负责南壁,邵溥负责北壁,每壁部署三万人。殿前司指挥使王宗濋担任都统制,他以京城诸营兵万人分作五军,作为预备队,以备缓急救护前军屯驻顺天门,左军、中军屯驻五嶽观,由姚友仲统领;右军屯上清宫,后军屯景阳门,由辛康宗统领。其余五万七千人,分配到京城四壁。刘延庆、范琼也分别统领材武人,守卫四壁。宋钦宗令所有守城将士,皆挂甲上城。

金兵已经压境,而朝廷竟然还试图与金人议和。对于如何应战如何守城,满朝公卿重臣,有文有武,皆苦无经画之策,只是潦草应对。

著作郎胡处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一介书生,他只能痛赋长歌,以抒愤懑。诗云“天边客子未归来,玉关九门何窄塞。大臣裂地过沙场,铁骑凭河又驰突。官呼点兵催上门,居民衮衮闾巷奔。请和讳战坐受缚,乌用仓卒徒纷纷。黄河一千八百里,沙寒树长险难恃。官军观望敌如烟,筏上胡儿履平地。大臣持禄坐庙堂,小臣血奏交明光。胡儿笑呼一弹指,公卿状如鹿与獐。明明大汉亦有臣,谁谓举国空无人。贾生绝口休长恸,用者不才才不用。”

胡处晦这首诗满腔悲愤,苍凉慨叹,可谓一针见血,切中时弊。

部署守卫京城,是当务之急。然而,东京城无论多么坚固,毕竟是一座孤城。如果没有外地勤王兵前来救援,独守孤城,那么处境肯定会很艰难。

曾经出使金军的吴革,对此看得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