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金军第一次攻宋(三十六)(1 / 2)

这天午后,他们一行人骑马上路。张邦昌刚上马,就开始悲愁“垂涕”,他担心这是一条不归路,害怕从此一去而不回。

看到张邦昌失魂落魄的样子,赵构慷慨豪爽地说道“去做人质,是为国解忧分难,此男子事,相公不可如此!”

听了这话,张邦昌大概感到有些惭愧,于是停止落泪。

直到夜幕降临,他们才到达金营。当时,金军骑兵交相奔驰,往来不断,故意制造出一种很紧张的战争气氛。

张邦昌吓得有些胆战心惊,而赵构则毫不畏惧,“意气闲暇如平日”。

不久,他们被领到中军营帐拜见宗望,礼毕后,李邺代表大宋朝廷,将和议誓书呈上,誓书原文如下“契勘太上皇与大圣皇帝浮海结约,欲卜万年,偶因手诏平州张觉,招纳叛亡,至使欢盟变为兵革,遂至大金数路兴师。今大圣皇帝次子郎君先及京城,事至于今,虽悔何及!

专差知枢密院事李梲等赴议军前,引过乞和。正月十日,乃承议计使赍到文字,大开容引,备谅纯诚,拯救生灵,敦结盟好,载惟恩义,深剧感悰。今戒攸司,悉从定约。

太上皇与大金大圣皇帝及今皇帝,义同兄弟,今来国书,当依契丹旧例,礼从伯侄施行。已许放黄河,更不为界,可太原、中山、河间府一带所辖县镇分画疆土,系自大金后,比至立了疆界,屯兵已前,于内别有变乱处所,当朝自应管擒制交送,至于尺土一民,不令侵犯招纳。若是与三府以南州军,犬牙出入不齐去处,临时两平兑易。应自亡辽播越之时,北界流离而来,并系大金叛亡诸职官、工匠、教坊、百姓,除元不曾到并已死外,应见在并尽数遣还;在京令随逐前去,在外接续发遣,一无停匿残害错失。除自来合交金银匹帛并杂物折纳,决无粗恶愆期。

斯言之信,金石不渝,有违此誓,神殛无赦,宗社倾覆,子孙不享,所有其余该载不尽合约事件,并依前立誓书施行。远冀英怀,永同重誓,伏惟照察,谨白。”

几天前,宗望将宋朝降官沈琯、武汉英、杨信功等人释放,让他们跟随宋使李梲回京,目的是,让他们劝说朝廷接受金人提出的议和条件。他们虽然都向金人投降,但各有各的打算。

沈琯在金营时很注重打探金军内部情况,对于金军底细,他了解的比较多。他觉得金军孤军深入,已处于险地。所以,他回京后不仅不劝和,反而建议朝廷与金人开战。可是,令沈琯没想到的是,宰执们个个胆小如鼠,不敢抗战,执意求和。唯有李纲见识宏远,且有胆有谋。

正月十四这天,沈琯给李纲写了一封信,专论金军虚实之状,信中说“某自燕山被俘而南下,陈讲和之议,意在脱归,言其军实,今幸而得归。金人说,国相率军自太原入境,西夏军自鄜延入境,不知我军能否阻止这两路敌军,使之不前?若此二路既不能进,则城下之敌犹可图也。城下之战,固不可轻议,待其回脚,数路蹑之,使前不得还,后以重兵拥之,可一举而歼之。

金兵实难聚结,调发半年只得如此队伍。若尽灭之,数十年间未能再举。若纵之使还,其祸未已。金人最难得者是战马,前日入燕京时不满万骑,得常胜军马三千匹,路中所掠不下千匹,今驻牟驼冈又得二万匹,不可敌也。金人所乏者是金银,载之而归,竭吾帑藏,又取于民,不足以充其欲。二者之外,又欲割吾要地,其祸可胜言哉?

今日金兵数并不多,必不若契丹犯澶渊之时。当时,真宗年纪还不及当今皇上大,宰执皆欲避之,陈尧咨数人皆欲去往金陵,独有寇莱公决策,劝皇上亲征,一战而胜。今城下之战,计社稷之安危,不可遽急。至于后图,亦不可缓。右丞忠愤之气,众所共闻,实天以赐我宋,岂不能为寇莱公哉!某冻馁逾月,脱死而归,魂未集体,无仆无马,筋骸解散,不可以步,谨此以代面陈,幸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