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司巡查各个郡县的时间不定,人数不定,只要各个太守、县令可以勤勤恳恳,监察司不会为难各位。另外,对监察司做法有异议,可直接向我上诉,我专门派人审理。”
楚天考虑到监察司可能会成为一条见谁就咬谁的疯狗,为了保护各个郡县的长官和避免引起文臣们的恐慌,楚天给予部下上诉权。
如果监察司乱咬人,一旦被上诉成功,监察司就会引火烧身。
这算是一种制衡。
听说自己可以上诉,在座的文臣们脸色稍微缓和。他们都明白监察司是楚天用来监督属官的双刃剑,要是不小心被监察司盯上,他们人人自危。
即使是跟着楚天三年有余的夏天凉都不愿意被监察司盯上。不过监察司也不敢找她的麻烦,否则她跑到楚天这里上诉成功,整个监察司150人都会被撤掉。
楚天也不会放任监察司到处咬人。
“房玄龄负责考核各郡县的吏治,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考核的标准视各郡县而定,作为以后升迁、奖赏甚至是上表请求封侯的依据。”
楚天考虑到不同郡县的发展程度不同,自然资源也千差万别,对各个县令的考核不能一概而论。
具体如何制定考核方案,就交给房玄龄了。
“候选官吏的来源为科举制。今年六月,也就是领主历四年,进行第二次科举考试,同样分为文举和武举两种形式。”
楚天打算将科举制从琅琊国推广到整个徐州,作为以后选拔人才的一种机制,彻底取代举孝廉。
举孝廉的人才选拔体制让世家掌握了太多的资源,他们举荐的往往是世家弟子,垄断上层资源。
楚天估计自己使用科举制代替举孝廉,会引起世家的剧烈反对,因为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
果不其然,不少徐州世家出身的官吏在私底下交头接耳,对楚天的做法颇有微词。
“请各位不必窃窃私语。琅琊国已经举行过一次科举,选拔良才数百,所以琅琊国才会如此强盛。可见科举制有利于发现良才。”
楚天的确在第一次科举中发现了不少黄金级、白银级的英雄,科举制的筛选方式为楚天减少了寻找良才的成本,同时一定程度上打破固有世家的垄断。
“各位莫以为科举制会对各个世家有太大影响。如果各个世家用心栽培弟子,以世家的资源和家风,后辈成材率很高,不比平民。如果是连科举都无法脱颖而出的庸才,那么即使举孝廉,也只是祸害一方百姓而已。这个道理,想必各位都明白。”
楚天的原则很简单,既然是世家弟子,那么就有本事通过科举制。
在场的徐州世家们总不能承认自己的后人可能比不上平民的后人,只好默认了科举制在徐州取代举孝廉这件事。世家弟子的成材率比起普通的平民要高多了,从这点来看,世家仍然占尽优势。
楚天也无法做到更好,凭借科举制选拔良才,已经是最优解。
监察、考核、选拔官吏的制度确定下来,基本上解决了吏治的问题。
其次,是刑罚。各个县有负责处理纠纷的县衙,以及地牢、捕头。
“断定每一宗案件时,应进行备卷,以便将来时翻案。”
“各个县无法判决,又或许有争议之案件,则上呈郡国衙门。郡国衙门无法断定之事,交由李悝、王朗二人。李悝、王朗二人确定新的律条,经过我审批以后颁布。”
楚天让李悝、王朗两个人负责刑罚,以李悝为首。李悝同时还要担任琅琊相,所以难以判断的案件由王朗决定。王朗的特性“治狱”正好可以发挥作用。
“如果连李悝、王朗都无法决断的案件,那么上呈给我,我亲自裁决。”
楚天逐一宣布新的统治体系的内容,从吏治到刑罚,建立最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