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隐故——袁绍不是一般的庶子,而且是私生子。
最初之所以过继给袁成,并不是因为袁逢未卜先知的预料到,袁成会英年早逝、还没有其他子嗣,而是为了遮丑,才有了这桩过继。
袁成接受这过继,只是帮兄长遮丑,并不是自己生不出来……
只是因为袁成早死无后,袁逢才继续与袁绍叔侄相称,袁绍也多了个不大正经的“嫡子”身份。
所以这过继也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袁术更是瞧不起他这个庶出的哥哥,这也令袁绍比袁术更“谦和”一些,大家也更愿意和袁绍玩到一起去。
在洛阳的时候,袁绍的形象就是老大哥,动不动就要罩着别人,哪怕是没什么能力的人与其结交,他也会故作大方的赠金设宴……
只是袁绍的识人之能有限,而且因为出身的原因,比较重视“名望”,有时候有能无名之人投效他,他也会用“老子不差再养个闲人”的态度来应对。
和这些贤才为自己做出的贡献相比,袁绍更陶醉于自己接纳贤才时的满足感。
这令袁绍真的养了不少闲人,而一些大才之人,反而会不爽他这一套而离开。
至于曹操……
当初在洛阳时,就是个愣头青,他的“存在感”和袁绍并不是一个性质!
这从董卓入朝之后,曹操和袁绍的表现,就可见一斑——袁绍回老家招兵买马,曹操……带着把刀就想去极限一换一!
像是许攸、淳于琼当初虽然和曹操玩的不错,但打心眼里是瞧不起他的,直到现在许攸也习惯性的称呼他的小名“阿瞒”。
不过和完全的酒肉朋友淳于琼不同,许攸心里瞧不上曹操,但更感情用事一些,还有些顾念少时的交情。
最初许攸是力劝袁绍和曹操交好的,只是……曹操在迎天子之后,野心也越来越大,与袁绍的矛盾自然也越来越尖锐,许攸现在同样明白,双方已经无法共存。
许攸建议直接偷家,也是期望能够让曹操认清现实,等许都被攻陷,曹操也只能在阵前束手就擒了……
当然,以曹操的身份,估计投降之后,最好的结果就是封个虚爵,送到邺城圈禁。
许攸连以后看望曹操的时候,带什么酒菜、如何在言语间润物无声的装“哔”,都已经打好了腹稿,可惜……袁绍没有同意。
明明这的确也是对袁绍更有利的选择!
许攸也不知道为什么,在他眼里只是小角色的“阿瞒”,似乎在袁绍心里,却有很大的分量,令袁绍执着于正面击败曹操……
而此时曹操一面锣鼓喧天、仿佛要支援白马的样子,一面带着三万精兵、其中包括最精锐的五千虎豹骑,悄然从白马津西南、也就是黄河更上游位置的延津渡过了黄河,来到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