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图的“改良造纸术”快要完成了,“活字印刷术”也快要完成了……
毕竟完全没有技术难关,相应的资料也很健全。
造纸术大概是南北朝时的水平,距离唐代的竹纸大成还差一些,不过用来印刷绰绰有余,只是书本质量的问题!
按照现在的配方,造价已经有民用的基础——当然,仅此而已的话,老百姓应该依旧没什么动力去买,毕竟乱世年景,抽的人力那么多,大家能吃饱饭就不错了。
不过这三个月,白图自己也没闲着,而是写(chao)了几本书。
他的硬盘里,可不仅有各种工农业资料,也有文学作品的!
nai)作(xie)的,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开蒙读物,主要有四部分别改良自《开蒙要训》、《三字经》、《对相识字》以及《切韵》。
如今世上根本没有普及的开蒙读物——也就是专门教蒙童的书,毕竟纸张都还没有普及,教育是士族世家自己锅里的肉,也没有普及教育的说法。
现在便宜的纸有了,印刷术有了,白图准备写几本蒙学读物!
至于在读物选择上,太远的不好,及至现代的小学课本,白图倒是很认同,但与如今的世界观、价值观差别太大,写出来的话,怕是不仅没人学,白图本人也要被毁谤。
明清时候的蒙学读物也不好,礼教味道太重,基本已经是腐儒产物,白图自己看得都反胃。
故而只能选择近一些的,再稍微改一改、删一删——众所周知,稍微删些选段,就是自己写的,可以加作者名字了!
白图选择的四部书中,《开蒙要训》始于唐代、至五代时依旧沿用,是一部将常用字,结合品德教育,编写成四字一句、对韵上口的书籍。
《对相识字》其实是一类书,就是“看图识字”的意思,元代时就已经出现,白图觉得很实用。
《三字经》就更有名,最早在宋代出现,后面还屡屡有所更新……
前两者白图没有多改什么,不过对于《三字经》,白图做出了不少删节。
首先是讲历史朝代更替的那一段,必须删掉,否则就不是“蒙学读物”,而是预言启示录了!
其次是礼教色彩浓郁的段落,白图进行了大量删节——白图坚信,君臣也好、父子也好、夫妻也好,任何一段关系中,尊重都是互相的,违背这一原则的理论,都是歪理邪说。
孔子老人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是如此,君王应该有君王的样子,臣子应该有臣子的样子,而礼教意义上的改版三纲五常,将君权、父权、夫权的义务,完全无视掉了。
更别说白图根本不是孔夫子的信徒,很多孔子的本意,在接受现代价值观的白图看来,也是看不惯的。
如果有的选,白图还是更喜欢小学课本。
只是如今虽然儒家的地位,还没有后世时那种扭曲的崇高,但在董仲舒罢黜百家之后,儒家的确是正统。
不是原则性问题的话,白图愿意往孔子身上靠靠、蹭蹭他老人家热度。
至于日后……哪怕孔老夫子不是这个意思,白图也可以“扭曲”一下不是?
别人改得,我白图便改不得?
《三字经》,尤其是明清版本前的《三字经》,其实需要删减的并不算太多,毕竟基础的忠与孝,并没有什么问题。
白图写时很谦虚,知道自己水平低,所谓的改写,其实是删的多、改的少。
如果换成是《弟子规》之类的,白图看了看……这要是删起来,怕是剩不下几句!
只有最后一部《切韵》,白图原创的部分比较多。
《切韵》原书成于隋代,相当于一本给文字注音的工具书,原书内容已经不可考,不过后世有大量的增订版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