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2 / 4)

社会资源有限,你享受的多了,总会有人享受的会减少。

所以落寒认为根本用不着假惺惺的矫情。

有本事,有才华,该出头的人,即使被落寒提前截胡了,也自有其他出头之道。

只是这些创意都需要资本的力量来实现,前期没有大量的投资来做推广,很快就会被大集团抄袭吞的连渣都不剩。

就像是某马的企鹅集团,拿来主义玩的很是熟练。

要不然就是落寒搞出一些名堂后吸引天使投资,对于那些在商海沉浮多年,大浪淘沙剩下的老狐狸。

落寒不认为自己可以玩的过他们,几轮融资下来,落寒的股份就会被稀释的所剩无几。

就像是首先提出饿了么的那三个大学生,怕是现在没有一点话语权了,只是手一点股份,每年等着分红就好。

虽然落寒的想法是找职业经理人打理,他没时间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去,但是主动放权和被动弃权是两个概念。

不过要是以后手上真的有闲钱了,可以在这些企业融资的时候参与进去,就当是长期饭票了。

中国的科学家在国人心中都是什么印象,永远是在顶着恶劣困顿的条件下不放弃,节衣缩食吃不饱穿不暖的做研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落寒有时候就在想,不过是新华夏刚建立时的特殊时期的故事,媒体却在反复强调,好像是什么天大的骄傲一样。

当然不是落寒不尊重这些老一批的科学家们,他个人还是很尊敬这些老人的,没有他们新华夏不会这么快站起来。

强调艰苦奋斗当然也没错,但是在当下这个利益朝上,笑贫不笑娼的年代,会使很多人将科学家这个职业,排除在外不做考虑。

落寒很纠结的是,为什么要总是宣传那时候的艰苦奋斗情况,什么几过家门而不入,倒在岗位上,有家不能回。

这样的纪录片让现在的孩子们看,之后心中留下的印象就是科学家等于艰苦,等于吃不饱饭,回不了家等等。

与之对比的是大明星,收入又高,住豪宅,走到哪都有人欢迎。

为什么在九十年代,许多出国留学的人才回国的非常少。

归根结底,还是待遇问题,也就是这几年的万人计划,千人计划,百人计划,才吸引了一些人才回国。

所以在家里被宠大的独生子女的梦想都是当明星,当ceo等等。

现在真的很少有小孩子在一脸天真的说,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

落寒就记得自己小时候就羡慕明星,有一段时间跟着了魔一样问张翠红如何才能当明星。

张翠红问他:“为什么想要当明星?”

落寒回答说:“因为能挣到好多钱。”

不说小孩,就是孩子家长看到那样的纪录片,有几个家长会同意小孩当科学家的。

落寒记得几年后一名我国著名科学家去世,当天微博之类的头条依旧是娱乐圈谁谁谁出轨,谁谁结婚等新闻。

落寒记得当时有个博主就发表了一篇《科学家地位不如戏子》的文章,当时在网上疯传。

落寒觉得既然要宣传,那就要把正面的有利的拿出来嘛,就比什么我国现在科研待遇,科研环境等等。

宣传老一辈科学家,你可以说研究成果重要性,研究过程经历多少挫折,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生活之类的。

网上有个段子很贴切,年薪拿着二十万的人对对月薪2000的人谈要有大局观,要有牺牲精神,谈公司情怀......

时代不一样了,现在是个一切向前看的时代,有些东西过时了就该被埋葬。

至少要把科学家等于穷,做一辈子研究买不起一套房子的观念在孩子的心中纠正过来,毕竟小孩子才是未来。

要让他们知道,科学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