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应该是一个特别怕麻烦的人。所以,他若为了天阙之匙,没必要对虚空子动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凌瑀和天魔之间的修为相差太过悬殊了。对方在轻描淡写之间便击杀了洪荒君主,若他真的想对自己不利的话,凌瑀绝对没有一丝反抗的可能。所以,对方叫住自己,应该有其他事。
“道友,不知道你叫住我”见前来贺喜的诸方强者纷纷离开了东海剑宗,凌瑀迈步走到天魔的近前,开口询问。不过,还未等凌瑀的话说完,天魔便对他摇了摇头,示意此处人多眼杂,并非讲话之所。
当天魔对凌瑀眼神示意之后,转身朝着东海剑宗的后山飞去。看到天魔临走前对自己的暗示,凌瑀扭头看了看端木雨涵和凌雨诺,同样御空而起,跟随着天魔飞向后山。而端木雨涵二人,也紧随凌瑀之后。
当四人抵达东海剑宗后山的时候,凌瑀看到在后山的山巅上竟然有一块天然的奇石。这块奇石呈规则的圆形,直径约有三尺,镶嵌在一块两尺见方的汉白玉上。这块圆形的奇石约有三指厚,奇石的上面光滑无比,仿佛被利刃一刀斩开了一般。最为奇特的是,这块奇石通体雪白,而面向天际的那一侧却如同镜子一般,倒映出了如碧海般蔚蓝的天际。若不是凌瑀几人离得很近,都要以为这是一处被装在奇石中的湖泊了。
当天魔带领着凌瑀来到这处奇石前的时候,终于停下了脚步,望向凌瑀三人。而随后赶到的凌瑀在看到这块奇石的时候,眼中也划过一缕惊讶的神色。这块奇石造型很别致,华夏自古以来便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华夏先贤把天地未分、浑沌初起之状称为太极,太极生两仪,就划出了阴阳,分出了天地。古人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由于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着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于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曾有古人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而此刻摆放在凌瑀四人面前的这块奇石与其下方的汉白玉也正对应了天圆地方之说,道家认为“天圆”心性上要圆融才能通达;“地方”命事上要严谨条例。天圆地方的本质来源,是源于先天八卦的演化中,所推演出的天地运行图,也就是天圆地方图。其中外部环绕的卦象,代表天的运转规律,而中间方形排列的卦象,则代表地的运转规律。其中,天是主,地是次,天为阳,地为阴。两者相互感应,生成了天地万物,其中人又正好是天地的精华物质所构成,因此被视为天地万物之灵,能够感通万物,最灵者也。所以说,天圆地方实际上指的并非某一种形状,而是指一种品质,一种平坦,正直的品质。在《黄帝内经》中也有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而天圆地方正是阴阳学中的一种体现,是阴阳学说的核心和精髓。阴阳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是古代先哲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
凌瑀并未打量这块奇石太久,因为他虽然感受到奇石有些不凡,但最让凌瑀关注的却并非这块奇石,而是面前的天魔。凌瑀对天魔十分好奇,知道对方将自己带到这里肯定有他自己的打算。所以,凌瑀的视线掠过奇石,抬头望向天魔,一边打量着他,一边等待着他的下文。天魔身高近八尺,面容俊朗。他眉清目秀,目若朗星,不过这种俊美却不似凡尘男子那般秀气,反而有一种令人血脉喷张的阳刚之气。凌瑀在望向天魔的时候,总是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他认为自己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个人。可是当凌瑀仔细回想的时候,却又想不出究竟在哪里见过他。千思百转之下,凌瑀可以肯定,他确实没有见过此人,但为什么会感觉很熟悉呢?
“天魔,我们见过面吗?”凌瑀凝望天魔的双眸,轻声问道。对凌瑀而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