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掩饰地说自己是个谋利者,他的专利和研究成果使他在江宁的海军火箭炮工厂里拥有股份,这家主要为海军制造火箭武器装备的工厂每年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朱成骥在帝国的火箭领域和宇宙航天领域是有一定的科学地位的,和江夏大学的李学友教授一样,都是这个领域里的顶级专家。只不过李学友博士最近把他的研究重点放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领域,而朱成骥博士的研究重点则是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相对而言,朱成骥教授的研究成果似乎在军事装备中应用的更广泛一些,从口径60毫米的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到陆海军所装备的最大口径320毫米的火箭炮。在这个领域,李学友和刘靖华等人的研究有陆军方面的支持,而朱成骥团队的背后则是帝国海军。
冲压式发动机概念大概在一战前就被提了出来,在战后,它的研究方向分成了两部分,一种是涡轮喷气式航空发动机,另一种就是火箭发动机。
在科学研究领域,大唐帝国远远领先于整个世界其他国家,在上次大战后二十多年里,一共产生了72位获得帝国科学院数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科学家,这其中有一大半是大唐籍的科学家,而欧洲方面获奖人数只有唐国的五分之一。
帝国大学、京师大学、晋阳大学、江夏大学、淞江大学和江宁大学都是这个世界是最顶级的工程和科技大学,在欧洲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名校能和这些帝国名牌大学相提并论。
只不过在共和302年开始,一些最高等级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就被禁止了,帝国开始对欧洲等国实行技术封锁,而且在一些特殊的研究领域,一些着名的科学家也被限制出境。帝国安保局的这一措施在科学界搞得是怨声载道,当然也有一些人对此表示公开支持,比如帝国原子能机构的负责人林季康和罗承恩等人。
五代兴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