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的珠子项链都是从县城东面的乡镇收上来的,那边专门有人家磨珠子卖。郭秀玲就想下乡跑跑,买珠子回来她自己穿成项链卖。
林丰生上班要骑自行车,郭秀玲坐车下乡又不方便,索性郭秀玲先给自己买了辆女士的自行车。
郭秀玲先去了县城东边的曲乡,据说那边几乎是家家户户都磨珠子。
郭秀玲去了之后,随便找了一家看货问价格,发现价钱算下来竟然和她直接从市场拿成品差不多。
“老板,你这个价格不对吧,我在市场上拿项链成品算下来也就和你这珠子差不多。”
“你想要便宜也行啊,我这里的珠子,有几样算几样,一样五公斤起算批发。拿不了这么多就只能是我刚才说的那个价。”
俗话说和气生财,这人说话这么冲,郭秀玲扭头就走了。
又问了几家,也都是要量大才能便宜,郭秀玲心里算了算,就按每样五公斤算,粉白茶黄,圆珠的切面,算下来也不少钱了。
郭秀玲在曲乡转了一圈,只说自己在水晶市场租了摊位,以后要长期合作,把价格都打听了一遍。有几家报价低那么一分两分的,或者可以少拿些货的,郭秀玲都拿纸笔记了下来。
等回去,郭秀玲细细的和林丰生说了,最后说道“就按那边起批量最少的来算,也得八九百块钱呢,咱们开始还是想的简单了,贷款贷的不够,现在拿不出这么多钱。”
“要不再让爸帮忙贷一些?”在钱这事上,林丰生也没什么好办法。
“贷款一来一回差不多得七八天,又不是需要很多,我再想想办法。”郭秀玲还是想着能不能跟身边的人借一点。
这么一想,还真给郭秀玲想到一个能借钱的人来。
郭秀玲有个初中同学刘欣霞,娘家父母和公婆都是双职工,她和她对象都是独生子女,两边父母挣钱都贴补给他们两口子。
郭秀玲觉得能成,就买了些东西去了刘欣霞家里,她家有个女儿,比林婧小一岁。两边父母都有工作,索性就让刘欣霞别上班了,自己在家带孩子。
两人同学的时候关系挺好的,来县里后也偶有联系,郭秀玲提出借钱,刘欣霞也没拒绝,不过却提出一个条件来。
“秀玲你也知道,我这个人从小就在家待不住,带了三年豆豆,可把我憋屈死了。你要是让你小姑子来帮我带一年豆豆,我就把钱借给你,也不要你利息,你小姑子那我也给她算工资。”
郭秀玲没想到刘欣霞会提这么个条件,就和刘欣霞说她得回去问问小姑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