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韬光养晦(3 / 4)

龙悦荷香 荷之青青 209 字 2020-05-10

阿龙异常坚定:“对,就是民心!一民之心,不知何想;十民之心,参差不齐;百民之心,杂乱无章;千民万民之心,向背有序,所向披靡。阿逢所要做的,就是抓住民心,把握民心,顺应民心,引导民心。”

阿逢异常振奋:“如何做到?”

阿龙笑答:“阿逢适才说的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这便是华夏民心之一。阿逢又说厌弃战事,华夏是和平的民族,百姓最喜以和为贵,这也是民心之一。”

阿逢皱着眉又说:“可是矛盾又来了,普天之下,大家都和和美美,老死不相往来,如何统一?”

阿龙便说:“咱们这代人若能让百姓和和美美,留给子孙一个国富而民附,便是不治之功。统一之事,不如交给后代子孙去做。”

阿逢惊问:“交给子孙去做?”

阿龙又说:“纵观华夏,分是一时,合是长久。华夏也曾有过分裂史,与五千年文明相比,不过十之一二。比如,战国曾分裂230年,经数代人呕心沥血,终天下一统,却仅仅维持14年就土崩瓦解,二世而亡。再看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360年,隋王朝天下统一,又只维持37年,终是大厦倾覆,也是二世而亡。及至后来,五代分崩离析50载。而秦后之汉,长达420年;隋后之唐,长达290年;五代后之颂,长达320年,都在大乱之后实现大治,乱世之后达成长治久安。

这些分合片段,看似偶然,合在一起,便是必然,便是历史。以阿龙之见,这些大治,不是天神列宿的浩荡恩威,不是帝王将相的雄才大略,而是我华夏百姓渴望统一的共同努力。

纵观历史,是合是分,并非个人意愿左右,必须符合历史潮流。历史潮流既由万众苍生主宰,阿逢作为一代帝君,所要做的,便是顺应民心,推波助澜。”

阿逢笑道:“阿龙之见,与父君不谋而合。我还想多问一句,如何顺应民心?如何推波助澜?”

阿龙微微一笑:“让国富民附、华夏一统,深入民心。”

阿逢笑道:“阿龙是在告诉我,唯有推进国富民附,华夏一统之念,才能根深蒂固。”

阿龙连连点头:“从前,南华生产先进、科技发达,北鞑便是欣羡之余,不惜诉诸武力,妄图兼并。我南华若依然安于一隅,以求自保,难免北鞑穷兵,故技重施。为今之计,必须反其道而行之。”

阿逢闻言振奋,双目带着精光:“如何反其道而行之?”

阿龙便说:“北鞑妄图征服南朝,大动干戈,此为武治。武治并非我南华所爱,后代子孙若想华夏一统,必须文治。”

阿逢甚是惊喜:“何谓文治?”

阿龙一笑:“以先进的思想文化,感染、同化、统一。”

阿逢闻听,两眼放出奕奕光彩:“如何在思想上感染、同化、统一?”

阿龙笑道:“咱们华夏国富民强,北国向往久矣,更有无数北方难民,背井离乡,跨跃边关,奔西归蜀。初时,卓云甚是忧心,唯恐拖累,不愿收留。我便劝之导之:民者,国之根本。他们前来投靠,便是一种信任,更是咱们福分。

因为我的一再坚持,移民得到优待,更能安居乐业。实际上,迁徙之民,大多心思聪颖,任劳任怨,能工巧匠居多,很快便成为建设西蜀的生力军。

于是,不出数年,蜀国大收人口红利;不仅如此,蜀君恩泽天下,名扬四海,北民更加趋之若鹜。如此一来,国强民附,良性循环。北民思之向往,哪里还有心侵略,便是开战,他们打得赢么?”

阿逢笑不可抑:“南虞也是同情况,每年无数北民迁徙。你也知道,南虞虽然富有,种族观念根深蒂固,素来歧视外族。听阿龙教诲,我茅塞顿开,应尽快修宪立法,令其安居乐业,先实现南虞大治,再促进华夏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