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物价涨,学堂难建(1 / 2)

“太子哥,有话就别藏着噎着了好吧”

看着李承乾三天两头往这跑,李方晨哪能想不到,他是有事找自己。

“唉,既然二弟你都看出来了,那我也不瞒你,确实有事。”

李泰一旁命人准备茶水,正事要谈,他不敢插嘴,同时也想着听听他们要谈些什么。

“二弟,之前我与孔颖达、王绩等人,主持天下兴学,遇到了一个难题。至今没有相处对策”

李方晨下意识端起茶喝了一口,同时脑中开始思索,关于后世创办学校的一些经验。

“是这样的”

天下兴学,天下八成世家大族,都有出资,朝堂更是每年砸下去百万贯。

短短七年时间,建起学堂数千座。

本是为寒门子弟创办的学院,后来因为监管不力,也曾闹出过乱子。

幸亏李方晨等人及时察觉,查漏补缺,及时修正,这才让学堂重新步入正途。

可是,事情又怎会一帆风顺

李承乾一心为此,初起数日不得眠,为的就是将李方晨策论中,那一副天下大兴,学文盛行的场景呈现在大唐。

可惜事与愿违,如今出的乱子,连李承乾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之前是因为官员贪财,学堂变作他人敛财之物。

如今又出了一个大事,本该在今年建造的学堂数量,缺少了十六座。

李承乾命人细查之后发现,并未有人贪墨建学之财,只是因为学堂所耗费的钱财,相较于前几年,翻了两倍

每一所学堂,旁人出资所建时,耗费的钱财都是固定的。

李方晨当初,把后世希望小学提前搬出,才有了如今这般。

花钱建学堂,学堂会以出资人的名称命名,同时还会在门前刻上出资人的身家和背景。

如此行为,还真让不少世家大掏腰包,为建学堂做出了贡献。

别的不说,光是长安城中,今年就多了三处学堂,由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以及勋国公张亮,三家出资所造。

所有出钱人都会被记录成册,由李承乾和孔颖达共同保管。

麻烦就出现在,因为材料涨价,建学成本增加,导致原本该在今年建好的学堂少了十六座。

李承乾手中,还有十七座学堂的费用,可这些钱最后只怕能建出九座就算不错了,也就是说还会有八座的漏洞。

怎么办

明码标价的学堂,如今钱不够了,还能去跟人家出钱之人再要不成

若真去要钱,那太子和孔家的名头还要不要了

建一座学堂,该是多少钱

李承乾刚开始,想找户部将余下的钱补上,可数量太多,少说也得几万贯的漏洞。

也想过从东宫出钱补上,可东宫又能有多少

如今补上了六座学堂所欠的费用,还缺不少,更是麻烦。

之所以来找李方晨,就是想问策,定个一劳永逸之法。

若是以后,建学费用再行增加,那他们提前收下旁人所捐之财,又该如何

难不成,不够的还给人家退回去不成

至于让秦王出钱补上,这事李承乾根本没想过。

实在不行,再跟父皇上个折子,找户部要钱

李方晨听完后,脑袋嗡嗡作响,李承乾说的有点模糊,好半天才让他想清楚这其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太子哥,实话实说,我觉得,捐学是时候停下了。”

李承乾惊道“二弟,难道你也没有办法”

李方晨摇头道“并非如此,起初这么做,还是因为朝堂每年税收并不算多,而兴学之事又不能耽搁,才出了此计。如今大唐发展甚好,每年修学建堂的花费并不算沉重,这捐钱建学之事,还是停下来由朝廷自己来做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