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全都是盐(1 / 2)

大唐医王 草席 2217 字 2021-11-10

“棉花的推广是一个水磨工夫,肯定不是十年八年就能办成的事情!这一点,只要看看曲辕犁和翻车就知道了,都是能让粮食增产的绝顶好东西,可是在这个时代推广起来是何等的不易?十年的时间,能让大唐五六成的农民用上曲辕犁就很不错了,至于说翻车……呵呵,不敢想!不敢想啊!”

“造纸术倒是算已经妥了,接下来就是一点点的改进技术,等什么时候竹纸的成本大幅度降下来,质量也提升上去,我这边就可以功成身退了……嗯,实在不行的话,到时候可以搞一个造纸术技术交流会什么的,用低一些的价格卖出去,以后王普他们专门给自己造纸就好了。”

“活字印刷……妈蛋!这玩意儿暂时来说恐怕是没有哪个二货愿意接盘吧?就算是有,估计到时候最多就是把技术学走,然后去搞一些泥活字、木活字之类,不管怎么想都干不过人家雕版吧?恐怕也只能是老子继续往里面砸钱,什么时候造出来一整套能用的合金活字,算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一套财富好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洗漱的时候,李元嘉脑袋里还想着几家作坊的事情,还有刚刚扔出去的那些钱,实在是有些头疼。

说实话,他现在有些骑虎难下。

放弃吧肯定不甘心,毕竟除了能让未来的活字印刷鼻祖再无争议之外,有一套完整的金属活字,再配合上将来必然能做出的竹纸,就意味着那些“大众”图书再不会高高在上,如果再算上阿拉伯数字和数学的话,天知道能给这个时代的大唐带来多么庞大的影响!

但是……

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停留在李元嘉的幻想中。

别的不说,光是一个阿拉伯数字,推广起来就何其之难?一直到现在,真正喜欢并愿意使用它的,在李元嘉的眼中其实就两个人:大侄子魏王李泰,以及刚刚来到韩王农庄的太学生张柬之。

其他的人就算不得不用,那也是李元嘉逼的……当然也有因为后来觉得好用的,可是性质终究是不同。

但是合金活字的投入,却实实在在的摆在了那里。

千年后的那个大清商人花了几十万两银子和几十年的时间,才最终做出了一套铜活字,放在这个时代,就算李元嘉能够把时间给大大缩短,但是要花的钱估计也是海量!

换任何一个人,估计现在都早就放弃了。

“啧啧,这就是花钱如流水啊!”

一想到今天自己刚刚批给李忠、韩成他们的那笔钱,李元嘉头疼过后就又开始心疼了。

毫无疑问,现在的活字和玻璃工坊都是吞金大户!

造纸工坊好歹还能自给自足,尤其是韩王纸想来供不应求,每个月挣到的钱除了养活一大帮人之外,还可以支撑他们继续改进造纸术,尤其是研发竹纸的投入,完全不需要李元嘉操心——千万不要以为这很简单,事实上除了王普他们,同时代的造纸工坊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任何时代的研究,都是要花钱的。

只不过对于古人们来说,所有的“研究”都是个人行为,而且几乎都是贯穿在“生产”只种,所以一来成本在接受范围之内,二来时间会非常的漫长……比如说一个造纸术,从汉代出现到后面竹纸的普及,花了多长时间?

几百年总是有的吧?

但是李元嘉要做的就是一千多年后爱迪生……不,应该再提前一些,是19世纪德国人开启的团队合作研究时代!

有计划,有分工,有管理。

不是在生产中的偶然发现,也不是个人兴趣推动的“天才灵光一闪”,而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团队合作研究!

这个投入,可是几十倍的往上翻的!

所以韩王纸哪怕再供不应求,在李元嘉不愿意继续扩大规模的前提下,盈利也就是能养活王普这帮人,支持他们继续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