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起因是类似于合成中药太难吃,于是用面皮包裹着,就相当于前生后世的胶囊吧。不过在刘汉少想来,就凭饺子那个头,咬开了里边照样是难吃的药,假如囫囵吞下去的话……那得多好的嗓子眼啊?
而这个包子呢,就是那位智多近妖的诸葛先生发明的啦。据说诸葛亮降服南方蛮族之后,觉得蛮人用活人的头祭祀,太不高级,便让人用面皮包裹肉馅,捏成人头的模样,来代替活人脑袋用以祭祀,所以名字就叫“蛮头”,慢慢演化之后,就变成了包子。而前生后世的那种“馒头”,现在还叫蒸饼呢!
没事,没事,既然刘汉少到了,哪还等他们瞎研究,穷墨迹啊,正所谓“信汉少,得包子。”
今天有人在山里猎了口野猪,拿去供销社作价,自家养的平时哪舍得吃啊。猪的个头不小,但是扒皮去骨之后,再喂给那帮近千的小猪崽们,不保证人人都能吃到嘴里。
肉馅是杜娘指挥人剁的,拌上白菜……哦,现在白菜还不叫白菜,叫菘。所以应该是“野猪肉菘馅”。
学校厨房太小了,刘汉少让人就在食堂门口摆上一溜桌子,后勤处的姐姐们带着二大班,跟着刘汉少一起学做包子。有和面的,有擀皮的,还有动手包的,甭管会不会,反正是热火朝天。和面与擀皮的成绩如何,暂且不论,动手包的好歹得把包子整出来吧?如果非要用一句话评论,那也只能说世界绝对没有两个相同的包子。照样没事,蒸熟就成。
“包子为啥好漂亮啊?”
“因为包子有花褶呀!”
“包子为啥好好吃啊?”
“因为包子有肉肉呀!”
刘汉少想趁着包包子的工夫,再教娃们点诗呀歌的,带动带动情绪,可惜一时想不起来应景的。数来宝?不会!所以,他就顺嘴往外秃噜,娃们也就跟着他秃噜。起初是他说一句,娃们跟着学一句,然后是他说一句,娃们对应一句,最后就变成了桌子左边的说,右边的就对应,和面的说,擀皮的和包包子的一起对。情绪倒是高涨的没得说,可刘汉少无不担忧地想,就凭这吐沫星子的喷发量,整出来的一定会变成灌汤包子……
nu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