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可是后来病情突然加重,人都有些烧迷糊了。大家慌手慌脚地连忙把袁绍往番禺送,因为那里有广州最好的医院,可是人虽然送到了,最终却也没能抢救过来。
…………
不是人越长大越孤单,而是人越变老越皮糙肉厚,经历的事情多了,心里也裹上了厚厚的茧子,所以再遇到事情的时候就能够淡定许多,或许……也是麻木许多。
袁绍袁本初,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之家,冲动的时候闯过皇宫,耍嘴的时候骂过董卓,当然了,犯怂的时候也脚底抹油,开溜过。后来被刘汉少忽悠着去当了政议长,在这个看着像大官,实际上又没啥权利的位置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如今大汉有的地方的议院已经轮换好几茬了,要是遇上狗官为恶或是百姓受屈,议员们敢堵着门叫骂,敢背着干粮去上告。可是有些地方还根本不知道议院是干啥用的,百姓们连倍精话都还没学会几句。
现在的大汉实在太大了,要干的活儿还没干完,袁本初却已经离开了……
有时刘汉少想着想着,会突然笑出声来。
让袁本初去当政议长,哥简直就是个天才!那家伙太好面儿了,起初百姓们不了解议院是个啥玩意儿,可能会给他招一些骂,但是等到百姓们知道了议院能够帮着他们说话,能够尽量的让他们少受委屈的好处之后,无论袁本初走到哪儿,都是受人尊敬,好评如潮。当然了,找袁本初告状,求他主持公道的人也不少。所以袁本初虽然累的像三孙子似的,全国各地到处的跑,但是哥觉得他其实是享受了一辈子,因为他做到了大汉真正的“人望”!
果然不出刘汉少所料,得知袁绍病逝的消息之后,大汉许多的州郡,许多的百姓都自发地举行了悼念活动,甚至还有许多百姓当街痛哭,如丧至亲。
而后刘汉少又做了一件从未有过之事。
诏令:袁本初之葬礼,以国丧待之,骨灰运抵洛阳之日,大汉降半旗,以示哀悼。
此令一出,朝野震动。
虽然陛下当初说袁本初那个议长算是个官儿,可是除了他之外,手下连一个官儿都没有,而且他也没有为大汉开疆拓土,也没有立下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功劳,甚至连死都死的有点“平淡、寻常”,怎么陛下就给予了这么高的哀荣呢?
然而刘汉少却说:“其实本初也是在修路,为咱们大汉修造一条前所未有之路,至于他修的这条路究竟好不好,看一看百姓们对他的态度就知道了。”
暗地里,其实刘汉少也有些担心。
袁绍能够做政议长,并且做得还比较成功,是因为他们家先前有四世三公打下的基础,有人脉、有威望,还有自己的大力支持。袁绍出身高门,眼界也比一般人更高更远,所以他考虑问题的时候能够首先考虑到朝廷大局,而后再下到地方各级,甚至亲临百姓农家,体察民间疾苦,所以也能考虑到百姓们真正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再加上袁绍那
个人本身还是心怀仁善的,议院的事情做多了,对待百姓之事也有了更多的耐心,如此才能做好朝廷与百姓之间的纽带,使议院成为一个上下通达的渠道。
可是往后,再换一个政议长上来,他有威望,能够使大汉那些“有力人士”信服吗?他有能力,能够使百姓们觉得他可以被信任吗?他有大局眼光,可以别一遇到问题,就领头堵朝廷的门吗?
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但是,往后的政议长,连刘汉少也不能想让谁当就让谁当了,那得看所有的大汉百姓究竟是如何选择。刘汉少也只能寄希望于后来者,不是只会夸夸其谈的嘴炮,不会忘记自己参选议员的初心。而这一切,所有关于未来的美好,都需要所有的大汉百姓共同努力。
…………
办过袁绍的葬礼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