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百姓答应不答应,我们听着都觉得
“很没人性,是吧?”
这种“批评”的话,也就是刘汉少自己说出来,好像喝凉白开似的,平平无奇。但是别人不敢乱说呀,就算咱们这位“皇帝哥”脾气好,不随便摘人脑袋、灭人满门,玩什么夷三族、诛九族,可是咱们也不能随便骂着皇帝玩,对吧?
然后刘汉少就又说了:“兄弟们,都吃过饺子吧?不单滋味鲜美,而且寓意美好。可是你们包过饺子吗?哥会包、饺、子!”
这个包饺子啊,最重要的就是拌馅儿,不管是猪肉羊肉,肥的瘦的,都得掺在一起剁的碎碎的,然而加上各种各样的调料,最好再来个鸡蛋,搁在一块儿使劲的搅,一直搅到馅料能够黏在一起,紧紧的抱成团,这样再拿去做饺子,不单好包,而且滋味也全都渗到了里边。
不是哥心狠,非要把百姓家的娃征出来,送到边地去受苦,可是咱们大汉必须要尽快学会抱团,否则将来一旦遇上强敌,谁都不知道咱们会散成什么样。并且,伴随而来的,必然是咱们无法承受的痛苦。
有了这番推心置腹的“真情告白”,皇甫嵩等人也终于理解了刘汉少的良苦用心,从上到下,坚决地、严格地,执行起了最高统帅的命令。其实皇甫嵩等人最初也未必各个都是心疼百姓,有的只是觉得大汉现在逐步安定了,没必要再“强征”那么多兵员,不仅消耗国力,还容易引发动荡。刘宏还活着的时候,张温征调三千乌桓骑兵,前去凉州平乱,结果走半道上,不就是乌桓骑兵嫌离家太远,给钱太少,又引发新的叛乱了么?
现在刘汉少之所以“胆敢”大搞征兵,其实还是很有底气的。
首先,汉正军战力强横,武器装备已经跨越了时代,真要是有什么部落不开眼,抗拒朝廷制度,搁家里死活不肯出来,那也少不得要被摁在地上摩擦摩擦。
其次,如果没有什么大灾大难,突发状况,粮食只会越来越充足,就算是服役的道远,顶多也就是在路上多吃几天白饭,咱们养得起,就当是让兄弟们做一次远途的徒步旅行了呗。
其三,说是“徒步”,其实也用不着。别忘了,咱们大汉现在可是流行骆驼车,还有牛车、马车、骡子车,甚至是脚踏车、三轮车!有啥使啥呗,只要能把人运到地方就行。再者说了,曹孟德带着交际部修了这么多年的路,虽然离“四通八达”还比较远,但是路况总比从前好了许多,而且还会越来越好。兄弟们从老家的边地、大山里走出来,一路上赶着马车唱着歌,军队还管吃管喝,这样的服役之路,岂不美哉?
其四,大汉现在不断地在扩大,很多新拓之地,包括大江以南,地广人稀的那些地方,都可以大量的设置兵团,不用担心与原有百姓争夺田地。等到兵团新开垦出的土地成熟了,成为适合居住之地。那个时候兵团服役也就差不多了,还可以根据情况转型成农场,就地将兵团兵士安置下来,变成本地居民。
当然了,很多兵团,不管是开荒种地,还是砍树种树,干的都是比较辛苦的活儿,可能很多人也都不愿意如此“被安置”。这个时候还可以以奖励的方式,择优录取一些表现优秀的退伍的兵士,优先充实进警察队伍,以及给予当地的一些官员、吏员的名额。
如此一来,原本的“边僻之民、山里的娃”也就变成了能拿薪俸,领退休金的“朝廷的人”,也算是给了他们一个上升空间。
关键还有一点,汉正军制度严格,能够一碗水端平。
您说您在边地、山里呆着,好歹有口饭吃就不愿意挪窝了,那人家那些洛阳兵,冀州、豫州、陕州兵,又该咋办呢?人家要是待呆家里,不比您吃得好、穿得好?大家要是都跟您这样,谁来为国效力,保卫咱们大汉,保卫咱们的百姓亲人?听说过桥梁建设厅孙厅长家的孙权么?人家的本事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