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青山处处埋忠骨
……………………………………
汉正军第一军军长,徐荣,因伤而逝,壮烈殉国!
临走之前,徐荣拉着史涣的手,命他暂代军长之职,并且还说自己同意他的战略方案,甚至拼尽最后之力,告诫第一军众将“为将者,切忌为贪图一己之功,而置兄弟们的生死于不顾。”
军报传回酃县,任凭戏志才如何足智多谋,也料想不到徐荣竟然会阵前受伤,并因此而逝。他原本是有机会从前线上退下来的,只是他不肯要这种机会罢了,好一个“西凉悍将,董卓旧部”,究竟是有多大的“忠肝义胆”,才能使他按照陛下的意愿,舍生忘死,一往无前?
随后戏志才又命人赶紧将徐荣殉国的消息传回洛阳,并且按照徐荣的临终遗命,上报请示总督教部,任命史涣为第一军军长,同时也同意了史涣的战略方案,要他先稳固己方,暂缓攻击。
因为汉正军在江陵呆的时间比较长,已经建立起了“军鸽中转站”,所以能从酃县直接用军鸽传递消息回江陵,然后再往南阳、洛阳,一站站传送。再所以,刘汉少也很快得知了徐荣殉国的消息。
说实话,刘汉少其实并不知道在徐荣的心里,他是有多么的崇拜自己,爱戴自己。最初只是觉得在“董卓旧部”之中,这是一个可以为我所用之人。后来董卓被干翻了,而徐荣又能够认真做事,低调做人,便觉得这是一个能够信任的兄弟。
其实徐荣不想“低调”,只是自己身上贴着“董卓旧部”的标签,行事不得不谨小慎微而已。其实徐荣太想“高调”一次了,或者说,是太想能够像文聘、赵云、王闹闹那样,与刘汉少能够私下里更加亲近一些。不因为他是一个皇帝,只因为他是一个懂得欣赏自己的兄弟。
一番追忆,几番感慨,回过头来再看待这件事,这可是汉正军的一军之长啊,如果军府不慎重对待,或者是后事操办的不够隆重,是不是会冷了其他兄弟的心呢?然而现在天气还比较炎热,路途又那么远,想要将徐荣的遗体运回洛阳,必然会大费周章。
于是,刘汉少亲口说出了那一句慷慨壮烈,激荡人心的千古佳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一句自然是刘汉少抄来的,出自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但是龚自珍也是借前人之言,抒发胸怀,而这个“前人”,正是“伏波将军”马援。当年岭南发生叛乱,马援年过花甲却请命出征,还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马援还想着“裹尸还葬”,但是龚自珍却说不需要,因为青山处处都能安葬忠魂,更是将其中蕴涵的大忠大义递进了一层。
如今刘汉少用这一句诗来送别徐荣,是对他的一个高度评价,同时也更加激励了身在前线的汉正军的兄弟们。本来刘汉少还想亲笔把这一句诗写出来,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字儿,就怕写出来之后,这事儿会变得不严肃,所以就由王粲代笔了。
而后刘汉少又下令,将徐荣的遗体就地火化,命戏志才、史涣等人挑选一处“风景优秀,闲人免进”的好地方,再建一座“大汉忠烈陵园”,园中建造“忠烈塔林”,安放徐荣以及为了南征平叛而殉国的诸多汉正军的兄弟们。
军令下达到第一军,兄弟们于哀痛之中振奋而起。
统帅说,要为军长和兄弟们挑一个好地方,是不是?
军长宁死不退,直到最后,心心念念,想着的还是要南下南海,为国平乱,是不是?
又于是,史涣竟然一反常态,率领第一军的兄弟们猛攻由郴县南下所遇到的第一座山岭,声势之浩大,士气之高昂,兄弟之勇猛,南线仅见。随后戏志才将史涣和第一军兄弟们打下来的这座山岭,命名为“将军岭”,所以这里的忠烈陵园也叫作“将军岭忠烈陵园”。戏志才还依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