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2章 皆为你好(2 / 3)

的想一想,军事上的失败就代表理宗做的一切都是错的吗?即使南宋不北伐,蒙古就不会侵略南宋吗?如果你们生在其所在的时代,坐在他的位置上,赵昺觉得自己也未必做的有他好。

赵昺自登基起同样饱受争议,长期受到是否为大宋正统困扰。而他的处境与理宗相比还算好一点,毕竟他是先帝的亲生儿子没有人否定,又得到了杨太后的力挺。但质疑声至今仍未停息,依然会有人时不时的拿此说事儿。由己度人,可以想见理宗继位后处境的艰难,他有想通过一场战争为自己正名的心思也就不难理解。

赵昺也知道在宋朝历代皇帝里,理宗理宗固然有好享乐,晚年又亲近奸臣的缺点,但就事论事,理宗绝不算昏主。理宗至少明白,作为大宋皇帝,他应该复仇雪耻,收复中原,与金人蒙古人战斗。

理宗对孟拱虽然有猜忌,但总算是能够始终信任他重用他,而宋仁宗对狄青,宋高宗对岳飞又如何?他得位不正,然而却懂得做他身为徽钦后辈应该做的事情证明自己,把涣散的南宋人心又团结了起来,他固然非蒙古敌手,但也尽他所能,为南宋争取了能够争取的版图。

至于南宋灭亡的锅,赵昺也以为怎么也不该理宗全背。高宗错失良机,只保住半壁江山,虎头蛇尾是错。孝宗志大才疏,错用张浚北伐,是错。宁宗认金帝为伯父,赔钱三百万,是错。到了理宗,他怎么办?

当时南宋不但有外部威胁,内部也存在内乱隐患,应该说至此理宗已经尽力了。换一个人,面临他那种情况,恐怕别说蒙古人挡不住,自己皇位都不保,连带被人推翻了。所以其能战胜自己得位不正的困难局面,把涣散的人心团结在他身边,把南宋江山再延续了两代,拖到他侄孙子才亡国,已经算是不寻常了。当然也就等不到赵昺今天能发威了……

这天可能徐宏有意避免朱瑜再‘纠缠’皇帝,总是将其支开,让他们难以再说上话。而赵昺也是闲不住的人,这一路上不时‘脱队’与途中遇到的百姓说话,要不就趁着打尖的机会与返程的运输队打问情况,甚至还与几个流民聊了半天。

面对如此跳脱的皇帝,大家也是头疼,可又不能名目张胆的拦阻,更不敢得罪。因为这早有教训,他们的顶头上司倪大统领有话:御前护军乃是皇帝亲卫,而侍卫营尤甚,为陛下贴身近侍,必须无条件的服从皇帝命令,即便有违朝廷枢臣和宫中后妃等人之命,也绝不准违拗。

简单的说侍卫营的任务就是要无论在何种条件下都要遵从皇帝旨意,用自己的命保护其的周全。而这绝不是说说而已,前任侍卫营统领谭飞就是例子,其只因为在上次北伐扬州之战中将陛下从战场上强行带离,从而被撤换。

当时战场上情形十分危急,侍卫营中许多人都亲历过此战,陛下亲自持枪挥刀带队冲阵,与敌贴身肉搏。而谭飞为了保护皇帝,强行将陛下带离了战场。大家皆知这也是为了皇帝安危,也是尽职尽责,但是倪都统却认为其是抗命,还是坚持将其撤换了。

所以侍卫营上下皆知皇帝不可违拗,不可质疑,即便涉险他们能做的也只是谨守本质,用自己的命去保护皇帝,直至战死。所以此次皇帝耍‘孩子气’似的,执意微服前往前线慰军,徐宏没有劝过一句,只是默默的为此进行谋划,保证皇帝此行不出纰漏。

当下面对不省心的皇帝,大家也只能尽力不着痕迹的将危险人物隔离,小心翼翼的防止其身份败露,像个小透明似的默默守护在其身边。而最可怜的是事务局行动队的兄弟们,他们还要不断转变身份刺探消息,对那些嫌疑分子采取预防措施。

赵昺对于众人的辛苦好似不觉,他们的下一站内丘县,而越靠近县城,村庄也逐渐稠密,渐渐有了烟火气。看到的百姓不见大战后的惶恐,脸上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