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5章 调整政策(1 / 3)

听着皇帝由浅入深的从军事上、文化和制度上的一番分析,陆秀夫对此十分赞赏,“陛下以为在此后进入草原后,也要推行郡县制,编户入籍,禁止他们四处游牧,从而难以再对中原造成威胁!”

“吾以为很难,草原上各族久于游牧,人畜逐水草而居,让他们定居一处实难办到!”邓光荐却是以为难以实施。

“做起来肯定是困难重重,也非短时间内可以做到,但放任自流只会危害社稷。所以再难也要去做,否则仍将是边患不断,战火连绵。”赵昺言道。

他清楚当年汉朝以举国之力,付出巨大的代价将匈奴远逐,但赶走了强虏,其他弱小的游牧民族借机壮大,突厥得以崛起,以致边患依然难以消除,不得不重修长城,在边境筑堡设垒置兵防守。

而唐朝兵威强盛,游牧民族纷纷臣服,但其依然以实施羁縻政策为主,并没有将他们纳入中央行政管理系统,只是建城驻兵设置都护府予以震慑,调解各族之间的矛盾,而当朝廷一旦衰弱,他们便纷纷叛离。

赵昺还知道历史上宋之后对蒙古草原实施真正统治的还是清朝。明朝虽然取代了元朝,又经过几次‘大征’皆未能消灭蒙古残余,只能经营边防修筑长城,不再深入草原作战,在辽东及其他半农半游地区都建立千户制,并设有多处军屯。

可是受千户制影响最深的应该就是努尔哈赤了。他最早建立旗制,大部分都是仿照千户制而实行的。旗兵都隶属于旗主,皇太极上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对旗制度做了改善,即位之初的几年里通过各种手段消除了三大贝勒的势力。

这个时候,“八旗”其实已经成了“千户”的升级版,在此之后,后金内部再也无人向其叫板。因为从明朝掳掠的大量人口,不仅增加了农耕的产出,更加强了武器的威力,经济条件远胜于蒙古各部。

如此统一了内部,完成中央集权的后金,面对的是分裂的蒙古,所以清不仅灭了分裂蒙古,也灭了此时已经日薄西山,皇权出不了紫禁城的明王朝。而此时蒙古也无力再与统一了全国的清王朝抗衡,加之清朝又利用和亲政策加以笼络,直至王朝灭亡蒙古一直接受其的统治。

赵昺也明白当前在草原推行郡县制肯定会有困难,但自己仍然有现代经验可以借鉴,即便现下难以实施,也可以划分区域将蒙古诸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再通过筑城屯兵加以威慑,派遣官员加以管理,推行汉化,逐步同化。

不过赵昺明白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也许会出现反复,可能穷自己的余生也难以完成。但这终归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能够为后世打造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

“陛下之策,臣觉得可行,但是还需制定详细的规则。”陆秀夫听完皇帝的讲述,心有所动,又看向邓光荐问道,“邓相以为呢?”

“吾亦以为可行,但是宋元两国积怨太深,想要和平共处实在太难。”邓光荐言道,“江南百姓苦元,对蒙古人痛恨入骨。且蒙古人对我朝也是极尽欺辱,我朝官员对蒙元皆十分仇视,无不欲将他们斩尽杀绝。双方仇深似海,想要和解谈何容易!”

“不错,蒙元铁蹄蹂躏江南百姓十余年,屠戮百姓以百万计,百年积蓄被其掳掠一空。宗室大臣被掳掠到北地,百般凌辱。而人非圣贤岂能一朝放下,如此仇恨谁又能一笑而过!”陆秀夫叹声道。

他十分清楚现状,朝中文武自上而下半数都经历了当年不堪回首的岁月,有几人不是家破人亡,又有谁没有亲人死于蒙元军兵的刀下,而行朝又有多少忠臣义士牺牲在抗元的疆场之上。正是这么一群对蒙元怀中满腔仇恨的人站在一起,追随陛下浴血奋战,以灭亡蒙古为己任走到了现在。

若是这个时候让这些将士们放下仇恨,与蒙古人和解,不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