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冷宫出大事(2 / 4)

家父是康熙 大司空 2944 字 1个月前

清排第一的肥缺,其地位相当于烟草公司的一把手。

然而,区区几十万两的欠款而已,守着聚宝盆的曹寅,却一直亏空到现在。

这就不是品德问题了,而是能力真不行!

胤禑是老国企了,他见得最多的情况,其实是:把庙玩垮了,方丈家里却富得流油。

曹寅这个家伙,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方丈!

康熙为啥不选老三接班呢?

本质上,老三只擅长夸夸其谈的动嘴,却不会干实事。从这个意思上说,老三和曹寅之间,颇有相似之处。

曹顒真像个白痴,大好的机会都到了手边,却只知道垂头丧气的摆烂!

胤禑真是懒得搭理他了,便叫来李鼎,让他领着曹顒下去了。

曹顒的生母李氏,是李鼎的堂姑母,他们两个是姑表兄弟的关系,应该更好说话一些吧?

等李鼎带着曹顒出去后,老十六频频摇头叹息道:“曹子清竟有此等蠢儿,唉,难怪有人说,富不及三代,果如是也!”

胤禑哑然一笑,大清的运气,不是小好,也不是中好,而是大大的好!

后金改清之后的连续五代君主,除了顺治稍微平庸一点之外,其余的四帝,个个都很厉害。

但是,从嘉庆帝开始,大清的好运气,就逐渐消耗干净了。

尤有甚者,西太后为了一己之私,连立二个孩童皇帝,直接葬送了大清近三百年的基业。

老十六好奇的问胤禑:“大哥,你打算怎么处置曹家?”

胤禑微微一笑,说:“以拖待变!”

“以拖待变?”老十六略微一想,便明白了胤禑的意思,便笑嘻嘻的说,“好一个以拖待变,妙哉!”

只要康熙还活着,就冲他和曹寅之间,亦君臣,亦朋友的亲密关系,曹家的欠款即使再多一倍,也都不算个事儿!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大清是康熙的大清,连康熙都不想深究,胤禑又何必多管闲事呢?

安排妥了曹寅的出殡之事后,胤禑随便找了个借口,就离开了江宁,去江南各地巡视军务。

老十六则独当一面,替胤禑处置江宁的各种事务。

等把江南转得差不多了,胤禑回到江宁之时,门户已经清理干净了。

凡是忘恩负义之辈,都被胤禑找各种借口,杀了个一干二净。

要么不动手,只要动手,就把事情做绝,免留后患,一直是胤禑的经验之谈。

组织内部不团结,才是真正的大忌!

等胤禑回到江宁之后,惊讶的发现,老十六已经从江南大儒那里,光抄家,就捞了二百多万两银子。

老十六美滋滋的说:“大哥,你得五成,四哥得三成,我和十八弟各得一成,皆大欢喜!”

胤禑暗暗点头,老十六终于长大了!

七七这天,曹寅正式出殡。

胤禑和老十六在路边设祭之后,随即离开了江宁,乘船返回京城。

因为,康熙的六十大寿,将要举办千叟宴,胤禑和老十六都绝无可能缺席。

回京之后,胤禑和老十六一起去畅春园陛见。

听胤禑详细禀报了整顿江南废驰的军务,并在各地杀人立了威,康熙不仅没起疑心,反而对胤禑大加赞赏。

随着承平日久,江南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安逸享乐惯了,已经不堪一战。

说实话,江南的军务,早就应该花工夫整顿了!

胤禑杀的都不入流的下级军官,康熙真心不在意。

对于胤禑的小军官补缺折,康熙连看都没看,径直照准了!

老十六首次办差有功,康熙只是赏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