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真的,靠不住的(1 / 2)

左洋其实自己也不确定,不过她天生不喜欢纠结,不管什么事情,努力过后能行就行,不能行也不至于后悔。

“哎哎哎,别说我了,还有林琅这个叛徒你们怎么没发现,他可是要去沪市呢!”

“什么?”

“真的假的?”

所有人都震惊了,还真是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插曲,林琅要去沪市?

见大家都盯着他看,林琅也不淡定了“别瞪我啊,我是无辜的,我小叔在沪市日报社工作,他一直跟我爸说那边怎么怎么好,正好我是学文科的,以后分配工作他能帮忙。而且我妈老家就在沪市,虽然外公外婆都不在了,但我妈对沪市还是有种特别的感情,所以就成这样了呗,这几天我爸妈一有空就在那儿研究报哪所沪市的大学好。”

无论是左洋还是林琅,话语中都提到了将来工作分配的事儿,季芸芸好想说一句,别做这种梦了,真的,靠不住的。

如果没记错的话,1996年1月9日,人事部将会印发《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正式打破国内包分配的格局。

而四年后的1996正好是她们这一届毕业的年份,也许有少数专业比如军事院校或者航空航天之类的学校还能有对口的工作分配到人,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将面临自己找工作的难题。

政策实行的头一两年还有回旋余地,例如回原籍就包分配,但要想留在大城市,只能自己找机会。

1998年后这项政策开始大规模施行,到2000年全面停止了包分配制度。

教育部要求从2000年起停止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启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

即从2000年开始,全国所有大学不在实行包分配政策。

这样的历史洪流是左洋和林琅家里无法抵抗的,即便他们的家长是江市市宣传部的小官员,即便林琅的小叔就在《沪市日报》上班,可全国这样的家庭何其多,再想一毕业就抱着“铁饭碗”,却是不能够了。

当然了,江市并不是什么十八线小乡村,不存在毕业生死活不愿意回家的情况,但包分配的惯例一旦被打破,往后的几十年时间里,资金和人才都会逐步向大城市转移,从而形成特大型超一线城市,心向世界的学子们又有谁不想去大城市看看呢?

左洋虽然一向比较粗神经,但绝对不是那种得过且过的人,一毕业就开始过喝茶看报的老干部生活,她能愿意才怪了。很明显,在接受父母安排和自己出去看看这两个选项中,左洋倾向于后者。

而林琅虽然一直以来存在感不那么强,但谁要认为他是个心里没成算的,那只能说看太天真了。无论最后去不去沪市,林琅心里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方面他反倒比左洋成熟一些。

但是无论去哪里念书,四年后所有人都将会面对同样的现实,季芸芸觉得还是有必要提前给大家打个预防针——持续了十几年的包分配制度即将成为过去。

当初是因为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时期,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只要能从大学毕业,不管你是经商还是从政,都有很好的机会。

作为优秀人才的大学生,在整个80年代都属于稀缺的社会资源,毕业生分配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一方面满足了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保障了大学生的就业。

然而,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政策的弊端开始显露。

分配政策强调“服从国家分配”,对个人的能力、特长和兴趣不太重视,容易造成人才与岗位的不适应,束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影响高校的课程设置,且缺乏就业市场的信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