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挂念起那对小情侣了不知他们会不会被雨浇到,带没带伞——最好是男孩带伞,还不熟练的两人羞涩的同打一把伞,但是因为担忧外人的眼光,羞红脸的两人不好意思贴得太紧,只好由相对高一些的男孩持伞,害羞的女孩低着头若即若离的跟在一旁。突然间雨势变大,为了不让女孩淋湿,男孩主动将大半个身子漏在伞外;不忍心的女孩不再矜持,主动挽着男孩的手,温暖的身子贴近,感受着对方的呼吸与心跳。伞下的两个人,忘记了外面的狂风骤雨,眼中只有对方的音容笑貌。他们亲亲密密靠在一起,缓缓走在甜蜜的大街上,向着美好的未来……
“这人有毛病,咱们离他远点……”周围的人不知为何即使被风吹雨打也不愿站在张嘴傻笑的我身边……
凉亭后面,公园外的写字楼,传来了孩子们的读书声,里面聚集着差不多十几家以各种名义兴办的补习班。其中尤以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为主以钢琴、舞蹈为首的艺术类特长班,书法、英语、珠脑算等文化辅导班,跆拳道、篮球足球一类的运动培训班。这些还算比较正常的,其中还有一些最让我将信将疑听起来玄之又玄的补习班,比如某某第一次听说但感觉好像很厉害的国外专家开发的记忆力培训班——我老家一堆望子成龙的远房表姐一家就为家里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小外甥报名参加了这个培训班,学费比一般的补习班要高将近一半,还经常制定许多教材和辅助工具(书籍、播放器等等)卖给学生家长,表姐夫妻俩因此钱花了不老少。补习期间好像很有成效的样子孩子的记忆力似乎真有了提升,而且还在班里阅读了许多本名著。然而课程结束了不到一个礼拜,孩子又恢复了平时一看书就困的注意力不集中,把老师刚教完的课程原封不动又还回去的常态。一问孩子才知道,每天在补习班里基本上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准备活动——听播放器中类似催眠一样的心理暗示和指示做着类似眼保健操的活动,还要盯着“教科书”首页里,一整张白纸中央圆珠笔尖大小的黑点看上几分钟,直到眼中的黑点变大。之后就是常规的读书环节,按照年龄分配给学生不同的名著读本,为了“锻炼注意力”、“检验记忆力”,要求必须学生不得出声(无论是嘴上还是心里),而且按照阅读的速度,给班里所有人进行排名,虽然其后有一个联想记忆画图描述作品信息的考试也纳入了排名的评分标准之中,但就像牛肉面里的牛肉一样只占极少的部分,基本动摇不了前期阅读速度的名词,这些和我家小外甥一样争强好胜的独生子女儿童们——平时跑个步都要争第一名,逼急了连“我第零”都冒出来了——本来就不爱看也看不懂晦涩难懂的文学名著,从小就没人重视语文学习,拿来阅读资料,老师计时开始后,直接翻到最后一页,举手报告“看完了!”按照书名随便遍个故事梗概,即使扣分,也能名列前茅……
站在凉亭中,我第一次在外面而不是教室内体会到了什么才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学生时代就多愁善感的我每次都身在教室心在外,即使坐在课堂上座椅里,多次受到班主任老师的警告,却仍然忍不住眺望窗外烟雨世界带来的朦胧美感,仿佛置身画中的江南水乡,驾一叶扁舟,行游于湖泊之上,雨势渐小,绵绵如风起柳絮,我独坐船头,脱下蓑衣笠帽,仰观山河壮丽,俯察游鱼细石,顺风漂流,即兴赋诗,岂不美哉!
猛然间惊觉,耳边厢听得从写字楼内小主持人培训班内传来熟悉的课文《诗经》中《国风·秦风·蒹葭》吟诵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本来还为有人尊重传统文化而欣慰的我,越听越皱眉。作为传颂千古的经典诗篇,《蒹葭》述说的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求之不得的惆怅,而小女孩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朗诵声音,虽嘹亮悦耳,却完全不符合诗中所描绘的场景表达的感情。不如换一首同为《秦风》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