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八郡响应三吴倾(1 / 2)

刘裕点了点头“凡事商量着来,去山阴这一路要一天左右时间,你现在赶快集结人马,我的部下就在西门外就地休整,吃完干粮后就上路。”

沈庆之也跟着说道“既然有人去报信了,我也不必再去建康了,或者说,我可以让副使去建康,我带着部下的一百人跟你们返回前线,毕竟,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我也可以分出几个亲兵回我们沈家村,动员上次休兵归农的弟兄们尽快去赴援。”

刘裕摇了摇头“沈幢主,你跟我们回去就行了,至于没有将命的情况下私自征兵集结,这可是大忌,上次孙泰就是因为这个罪名给斩的,你可千万别一时冲动,给人留下罪证啊。”

沈庆之的脸色一变,额头上顿时沁出了豆大的汗珠,连声道“多谢刘参军提醒,趁乱聚兵,确实是有作乱之嫌,真要因为这个掉了脑袋也没话说。是我一时冲动,大意了。”

刘裕微微一笑“我们都是朝廷的军官,带自己的手下军士,最多只是个擅离职守之罪,但要是私自聚兵,就是作乱谋反了,这种事,地方的官长,如袁内史,鲍县令可以做,我们不行。沈幢主,以后可千万别再犯这种过错了,下次可不一定有人再提醒你。”

沈庆之连忙道“多谢刘参军,那我们这就出发吧。”

一阵马蹄声从县衙外的街上传来,由远及近,刘裕的耳朵动了动,脸色微微一变“这是八百里加急的军马,肯定是有重要军情上报,正好,我们可以问问前线的战况如何了。”

他的话音未落,马蹄声在县衙大门前停下,一个浑身上下透湿的军士,背上的两根鸿翎,已经有一根生生折断,连滚带爬地冲进了县衙之中,直接扑倒在地,手里紧紧地攥着一封塘报“海盐,海盐鲍县令,请你,请你快把,快把这封军报转到建康,同时,同时马上组织全县军民撤,撤离!”

刘裕一个箭步上前,一把拉起了这个军士,大声道“前线出什么事了,邢浦战况如何?!”

那个军士抬起头,一张满是血污的脸映入了刘裕的眼中“你,你是刘裕,刘寄奴?!”

刘裕吃惊地张大了嘴,这张血泥交加的脸,仍然难掩出原来的清秀与儒雅,这个人他认识,二十出头,正是谢琰的幼子,名叫谢混的。刘裕当年参加乌衣诗会时,这孩子才几岁大,前不久在会稽再见时,已经是个二十出头的白面书生了,风度极佳,想不到这第三次相见,却是这般情况。

谢混放声大哭道“父帅他,他和我的两个兄长兵败身死,贼军,贼军已破山阴,吴地,完了!”

刘裕木然地松开了手,谢混的身子一软,重新跌落地上,晕死过去,溅起一阵烟尘,把刘裕整个人都罩在其中,他喃喃地说道“终究,终究还是没来得及吗?!谢琰啊谢琰,你个人身死事小,整个天下,因你而倾!”

他咬了咬牙,回头对着在身后不知所措的众人们说道“各位,山阴已失,这里变成对抗妖贼的最前线了,请鲍县令尽快安排民众撤离,征发丁壮加固城防,现在的我们,需要在北府军到来之前牢牢守住这里,沈幢主,麻烦你赶快上路,通知朝廷前方的战事,转告尚书令王珣大人,三天内如果北府军不到这里,建康城也不可保!他们的小团体,还有大晋的世家,再无容身之处!”

说完这些,刘裕摊开了那份塘报,自语道“邢浦之战是怎么回事?”

一天之前,邢浦,北岸,谢琰军大营。

中军帅帐之中,谢琰正稳坐大案之后,手里端着饭碗,高高的白米饭上,盖着扇贝和生蚝,还抹了一层厚厚的蟹黄与鱼籽,香气四溢,让站在帐内值守的几个军士,都不自觉地咽起了口水,即使是在兵凶战危,吴地百姓们一顿掺着叶子的糙米饭都难求的当下,这位世家高门出身的大帅,仍然不会降低自己半点生活的品味和档次,不知谢安若是复生,看到自己的儿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