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急转直下(3 / 4)

中取诏,

大呼说道:“奉诏讨贼臣董董卓,其余不问!”

将吏皆呼万岁。

却说当下吕吕布大呼说道:“助董卓为虐者,皆李儒也!谁可擒之?”

李肃应声愿往。

忽听朝门外发喊,人报李儒家奴已将李儒绑缚来献。

王王允命缚赴市曹斩之;

又将董董卓尸首,号令通衢。

董卓尸肥胖,看尸军士以火置其脐中为灯,膏流满地。

百姓过者,莫不手掷其头,足践其尸。

王王允又命吕吕布同皇甫嵩、李肃领兵五万,至郿坞抄籍董董卓家产、人口。

却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闻董董卓已死,吕布将至,便引了飞熊军连夜奔凉州去了。

吕布至郿坞,先取了貂蝉。

皇甫嵩命将坞中所藏良家子女,尽行释放。

但系董董卓亲属,不分老幼,悉皆诛戮。

董卓母亦被杀。董卓弟董旻、侄董璜皆斩首号令。

收籍坞中所蓄,黄金数十万,白金数百万,绮罗、珠宝、器皿、粮食,不计其数。

回报王王允。

王允乃大犒军士,设宴于都堂,召集众官,酌酒称庆。

正饮宴间,忽人报说道:“董卓暴尸于市,忽有一人伏其尸而大哭。”

王允怒说道:“董卓伏诛,士民莫不称贺;此何人,独敢哭耶!”

遂唤武士:“与吾擒来!”

须臾擒至。众官见之,无不惊骇:原来那人不是别人,乃侍中蔡邕也,

王允叱说道:“董董卓逆贼,今日伏诛,国之大幸。

汝为汉臣,乃不为国庆,反为贼哭,何也?”

邕伏罪说道:“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董卓?

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

愿公见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续成汉史,以赎其辜,邕之幸也。”

众官惜邕之才,皆力救之。

太傅马日磾亦密谓王允说道:“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

且其孝行素著,若遽杀之,恐失人望。”

王允说道:“昔孝武不杀司马迁,后使作史,遂致谤书流于后世。

方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不可令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讪议也。”

日磾无言而退,私谓众官说道:“王王允其无后乎!

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岂能久乎?”

当下王王允不听马日磾之言,命将蔡邕下狱中缢死。

一时士大夫闻者,尽为流涕。后人论蔡邕之哭董卓,固自不是;

王允之杀之,亦为已甚。

有诗叹说道:“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

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

且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逃居陕西,使人至长安上表求赦。

王王允说道:“董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

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

使者回报李傕。傕说道:“求赦不得,各自逃生可也。”

谋士贾诩说道:“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缚君矣。

不若诱集陕人并本部军马,杀入长安与董卓报仇。

事济,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胜,走亦未迟。”

傕等然其说,遂流言于西凉州说道:

“王王允将欲洗荡此方之人矣!”

众皆惊惶。

乃复扬言说道:“徒死无益,能从我反乎?”

众皆愿从。

于是聚众十余万,分作四路,杀奔长安来。

路逢董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引军五千人,欲去与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