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古韵新声:《行人当归》(3 / 4)

之合,门当户对。婚后,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与甜蜜。不久,谢氏生下一个儿子,小名奴子。这个小家伙的诞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希望。

奴子自幼聪慧可爱,深得王骋之和谢氏的宠爱。在父母的悉心呵护下,他茁壮成长。谢氏温柔贤淑,持家有道,将家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王骋之则在外忙于政务,为家族的荣耀和朝廷的安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的生活虽然平淡,却充满了幸福。

后来,王骋之纳了一个名叫招利的婢女为妾。招利年轻貌美,性格温柔,很快便赢得了王骋之的欢心。谢氏虽然心中有些不悦,但她深知自己作为正妻的责任,并没有过多地计较。她依然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家庭,教育着儿子。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元嘉八年,谢氏突然身患重病。尽管王骋之四处寻医问药,悉心照料,但谢氏的病情却日益加重。最终,谢氏带着对家人的不舍,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王骋之悲痛欲绝,他无法接受妻子的离去。他为谢氏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她暂时安葬在建康的东冈。

下葬之后,举行返虞仪式时,谢氏的灵位突然从空中掉落到地上,随之传来愤怒的声音:“为什么不做挽歌,让我这样寂寞地走上路呢?”王骋之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他连忙跪地,泪流满面地回答说:“夫人,并非我不想为你做挽歌,只是这不是永久的安葬,所以没有准备完整的仪式。请你原谅我。”

众人被这一幕吓得不知所措。他们纷纷议论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谢氏的灵魂在作祟,还是有其他的原因?王骋之深知自己对妻子的亏欠,他决定为妻子补上挽歌,以告慰她的在天之灵。

于是,王骋之请来最好的乐师,为谢氏创作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挽歌。

《忆妻谢氏》

于是乐师至,悲歌动九天。

王骋邀妙手,为妻赋哀篇。

乐起心沉醉,影浮忆似烟。

温柔呈韵致,美丽映眸前。

王郎歌挽调,珠泪浸衣衫。

悔恨盈胸臆,自责漫心间。

未伴妻生处,空留爱缺残。

唯余思念远,永念意绵绵。

又闻风泣语,悲绪绕梁悬。

旧梦如诗画,深情若瀑泉。

执手同欢处,回眸共笑妍。

阴阳隔永夜,痴守忆当年。

在挽歌声中,那低沉而哀婉的旋律如同一缕缕丝线,缠绕着人们的心。众人仿佛透过时光的帷幕,看到了谢氏生前的温柔善良,她的微笑如同春日暖阳,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她的美丽动人,似娇艳的花朵,绽放在岁月的长河中。

王骋之亲自为妻子唱着挽歌,那沙哑的嗓音中饱含着无尽的悲痛。泪水如决堤的洪水,不断地流淌下来,在他的脸颊上肆意纵横。他的心中充满了悔恨和自责,那悔恨如尖锐的刺,扎得他心痛不已。他后悔自己没有在妻子生前好好地陪伴她,那些本可以一起度过的时光,如今却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他后悔没有给她足够的关爱,让她在生命的旅程中独自承受了太多的孤独。

此刻,王骋之站在那里,任由泪水模糊了双眼,心中默默祈祷,愿妻子在另一个世界里能感受到他迟来的爱意和深深的歉意。而那挽歌,也仿佛在诉说着他们曾经的故事,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温柔与美好。随着挽歌的响起,谢氏的灵魂似乎得到了安慰。那愤怒的声音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宁静。王骋之知道,妻子已经原谅了他。他决定在合适的时候,将妻子的遗体迁葬到会稽的墓地,让她永远安息。

安葬完谢氏,王骋之对儿子奴子更加关爱。他知道,自己不仅要承担起家族的责任,还要好好地培养儿子,让他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奴子也没有辜负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