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秘史(1 / 2)

“这就结束了?”

水寒还以为只是听了个开头,正被勾起兴趣想要了解一下接下来的发展,不想这故事就这么结束了,未免有点太寡淡了些。

四喜公公眼眸微微挑动,道:

“到这儿,可以说是完了,也可以说是没完?因为后来发生的事情,实在是不太好判断其价值。”

水寒听了这话,感觉有戏,道:

“这是什么意思?说来听听。”

四喜公公梳理了一下气息,道:

“这王族秘史乃是由专门的大内太监所载,是只记载王族生活的特殊史料,所以可信度极高,基本不会有错,只是这最开始的大内太监,是不识字的,那时候他们负责记录此事,用的是画图的形式,隔了数代之后才被后代的君主让人给翻译成了文字,而文字所记载的内容,也基本就是老奴刚刚和公子说的那些。

这些都没有问题,问题是那最初版本的图画记载不知为何已经遗失,现存的版本只是后世的译本,故而那图画真正表达的意思是否与译本一致,后来人是无从知晓的。

这事之前并没有人怀疑过,直到逍翼进了宫廷内的藏书馆,翻看了王族秘史,逍翼这小子可不像你,他从小住在王宫里,仗着是大将军的儿子无法无天惯了,这宫里大大小小的禁地,就没有他没去过,但凡去过了,还非得留下点痕迹,生怕别人发现不了。

那次也不例外,翻看完后,他便随手批注了一段话,那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这段历史一看便知是假的,耀明令既为上古神器,如何被召公奭得到,有如何会轻易地给了自己的儿子克,既然分封的是奭,为何奭要留在镐京 而派自己的儿子前往建立燕国,还有凡人之躯如何能使用王器,耀明令的具体使用方法,这各中因果每到关键之处时,秘史记录便含糊其辞,搪塞而过,加之原本图画莫名遗失,很有理由怀疑,有人在故意隐藏一些事情,而这些,很可能涉及王族内部的丑闻,故而才会用这种特殊的方式隐藏。

这些批注很快便被史官发现,大家议论纷纷,这事很快便在王宫内流传开来,因为都知道是逍翼的恶作剧,所以大多数人都不以为然,只是私下讨论起来,觉得颇为有趣,都把它当做是茶余饭后的闲谈,但却有一个人对这件事非常上心,那就是三王爷。

三王爷向来为人深沉稳重,但那次却公开表示支持逍翼小子的批注语,要求召集史官对王族秘史进行详细地勘察和修订,三王爷本就是大王的胞弟,加上在朝中身兼数职,地位十分尊贵,他一说话,响应者自然前仆后继,原本那些个心理认同逍翼,却迫于舆论不得不缄默的大臣们纷纷都跳了出来,无数的上书奏折堆满了大王的寝宫,这事儿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最终大王亲自出面制止才得以平息,而这王族秘史最后也是没能改成。

虽然没改成,但这事儿的影响却是深远,朝野上下至今仍然有很多人支持逍翼的看法,认为王族秘史之中关于耀明令的记载,是有所隐瞒的。”

水寒忽然听到三王爷这个三个字,突然就想到了刘家庄,他问道:

“那个三王爷,就是那个刘家庄的主人三王爷?”

四喜公公道:

“正是,先王一共五个儿子,取喜乐富贵安五字,大王喜是嫡长子,顺承王位,四王爷常年驻守北方边疆鲜少回都城,二王爷三年前病逝,五王爷爱好游山玩水,向来不理政事,故而朝廷的大权,基本就落在了三王爷的肩上,三王爷以富字为名,在朝廷里身兼丞相和郎中令两大要职,在朝中可谓大权独揽,一人之下。”

既然提到了官职,这里要简单地科普一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官职制度虽有小异,但大抵还是沿用了周朝传承下来的三公九卿制,三公为群臣之首,各司其职,分别为太尉,丞相和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