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空壳专利”(1 / 5)

离开公司时,陆策顺便问了一句:“陈总,怎么没见公司的宝总呢?”

“哪个宝总?就是宝鸿勋吧?那都是些小年轻戏谑他的,他就是一个高级技工。噢,他上个月刚办了退休手续回老家了。”

陆策在奇力传动公司做实验时,只是画出图纸、提出加工方法,具体机械加工却是由宝鸿勋亲自操作。

那个后来作专利申请的油封件制作出来后,公司装在液压缸上做过各种检测,不光常温下不漏油,就是高温下也不漏油。

来自北运河边上的宝鸿勋自豪地冒出一句家乡话,“这个油封件就是个‘铜帮铁底’,绝不会漏油……”

年轻人起哄,啥“铜帮铁底”啊?

宝鸿勋一副老江湖的口气,“小屁孩懂个屁,‘铜帮铁底北运河也’,这可是天启皇帝的亲笔御书……”

……

很快,陆策获得专利授权。

他决定注册一家公司——“经纬科技咨询服务公司”。

……

当时,大多数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都是官办的,采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模式,垄断信息资源,阻碍信息流动,效率见不得人……

行为不规范、收费不合理、服务质量经常受人诟病……

此外,几乎没有什么技术信息共享平台……

陆策想成立民营的中介机构,当个“鲢鱼”,激活这块市场……

……

他跟安天骥商量,鉴于当时科技中介服务比较原始粗放,空白很多,把一些比较模糊、刚刚提出概念的前沿的科技中介服务内容尽量写进经营范围。

比如、科技成果的市场鉴定,专利代理及培训,等等,为公司后续发展留下空间……

在公司人员上,陆策提出请安天骥加入。

要是一个月前,安天骥不会同意,觉得陆策办不起来的,

但现在他相信陆策能办成,看看他申请专利的结果就知道了……

安天骥说:”我这身份办公司不妥,而且我也不缺钱。“

陆策说,我请你加入并不是从赚钱考虑的,

想想我这次办专利的艰难曲折,

想想整个震旦大学、全魔都的大学和科研院所,有多少人有技术成果、专利?

有多少专利躺在办公室的柜子里睡大觉?

如果让这些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成生产力,那能发挥多大作用?产生多大效益?

……

安天骥说:”靠这么个小公司也做不了什么呀?不还有那么多国*有大单位、大企业吗?“

陆策说:“现在就是他们在做,但问题是做好了吗?……

还是要每个人都试着去点什么,这项事业才能成功。”

他又说:“我就是要在这池子里搅上几搅,把这个市场激活……”

这是使命感……

安天骥就是一个使命感很强的人……

……

但身份问题就是个实质性问题。

陆策提出自己的设想,包括公司业务范围、人员、报酬等……

关于个人的部分,安天骥认真思索后都没有同意。

他说:“我知道你为何拉我进公司,这样吧,算我帮你垫资5万元,

至于你希望我做的,我会尽力的……

至于报酬嘛,我跟大家一样……”

……

对公司主要业务,安天骥对技术中介、专利交易中的那点中介费、居间费……

根本看不入眼……

但陆策说,我们把专利、技术成果的市场鉴定搞起来,实际上接触的都是第一手的技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