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船票,就可以直接到达对岸的小镇。
毛子的建筑和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一到对岸,就看到许多穿着民族服饰的毛子,白发碧眼,高挑的身躯。
红砖苏式的建筑遍地都是,极具有异地风情。
一上岸是一片的大草原,牛羊成群,一顶顶户外帐篷耸立。
阳光斜洒在那些圆锥形的包房上,金色的光辉与白色的毡布交织金黄的色调。
包房的影子被拉长,与草原的起伏融为一体,宛如自然一栋栋雕塑。
风轻轻掠过,带动着包房顶端的细绳和彩色布条摇曳而动,发出悠长的声响,是只有在草原上,才能听到的风铃之声。
每一座包房的入口都挂着精致的兽皮或刺绣门帘,风吹过,隐约可见其内部燃烧的火光。
空气中混合着羊肉与奶茶的香气,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过往的居民、旅客都不少。
孩子们在草地上穿梭嬉戏,笑声清脆爽朗,远处,几只牧羊犬悠闲地躺在草地上。
这里是边陲地带,离小镇还有十多公里。
沈建设找当地的人打听了一下小镇上的农庄,就是伊琳娜父亲的农庄,来之前特地问了孙妮妮。
会说毛语的华国人不多,当地人听见沈建设这一口流利的毛语,还以为是沈建设是他们这的人呢。
“不过,你来的时间正好,我们草原上正在举报涉猎大会。
附近的农庄都有参加的,就连小镇居住的人都来了。
你若是来走亲访友的,估摸着会落空,不如留下来住几天。
等结束了再去。”热心的姑娘给沈建设介绍了当地一家招待所。
沈建设此行本就不着急,打算慢慢悠悠的逛一逛边境。
漫步在悠闲的小镇上,耳边是当地居民的叫卖声。
烤红薯,牛肉干,奶豆腐,奶酪,啤酒,烤羊肉……各种各样的草原美味,在耳边回荡着。
让沈建设不由自主咽了咽口水,谁能拒绝肉制品呢。
逛了一会儿,沈建设就发现,小镇上还居住了许多华国人,开着华国的餐馆。
在眼下这个时候,毛子的小镇就居住着这么多的华人,他还真有些惊讶。
原以为这得再等个几十年才会出现大规模的移民潮流。
不曾想如今就有这么多走在思想前沿的人了。
吃食跟国内的饭店没啥区别,并且做的还都是大东北的特色菜。
份量扎实,进去就餐的旅客,都是摸着肚子带着笑容出来的。
重生男知青,带着系统下乡改造去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