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前后(1 / 2)

吃完饭王致远跟赵前发说:“这次成立通和专区,目前只任命了我为第一书记,后面我会向上面推荐你跟老陈的,不过这个事情我也无法确定,毕竟需要省里点头同意。张书记也会推荐你们两个,优势还是很大的。”

“王书记,能不能成都无所谓,反正都是为人民服务,官大官小都是一样做事,我们不当这个书记,难道王书记就不用我们了。”

“我们搭档得不错,我是舍不得。”

赵前发笑着说:“虽然我干革命时间长,但是对你我是心服口服的,通和县是我老家,过去怎么样我也知道,这些年的变化我都看得到,别的地方发展可没有我们这边好。”

王致远说道:“慢慢来,将我们这里发展成一个模范县,我自认为还是做得到的。”

“现在可不止一个县了,现在是一个专区了,我还想看着这个专区发展成通和县这样。”

“哈哈,这个我还是可以做到的。”

王致远回到招待所的房间,突然想到自己来到这边快3年了,相对于其他地方而言,这段时间已经将通和县发展得很不错了。

53年之前,这段时间被称作‘国民经济恢复期’,在这段时间主要是要恢复到战前最高的经济状况,一般指的是36年的经济状况。

1949年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9.4%,农业总产值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70%,农业净产值占工农业净产值的84.5%,这个时候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因受土地制度的束缚和长期战争的破坏,生产凋敝,交通梗阻,贸易滞塞、物价飞涨,农民生活十分困苦。

这点从法币、金圆券等的膨胀就可以看出,最关键的是农业生产的下降,1949年与抗日战争前最高产量比较:粮食生产量下降24.5%;棉花产量下降47.6%;油料作物下降60%以上;桑蚕茧下降86%;茶叶下降82%;生猪年末存栏数下降26.5%;羊下降32.3%……

这其中还有牲口的减少、生产农具的减少,减少都在20%以上,战争还减少了很多壮年劳动力,这些对农业生产打击是致命的。

不过好在51年基本已经恢复到了战前的生产水平,到了52年绝大多数都已经超越了战前的农业生产。

工业上就更不用说了,民国钢产量最高的一年,生铁加钢在20万吨左右,其中钢不会超过10万吨,有一种将伪满的产量也统计进去,战前最高钢产量超过40万吨。钢产量是当时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指标之一,50年在钢、煤炭等领域已经超越了战前的最高水平。

此外新中国成立后还治理水利,三年中对全国4.2万多公里的江河堤防的绝大部分进行了整修和加固,对一些水灾比较严重的河流,如淮河、沂河、沭河、永定河、大清河、潮白河开始进行全流域的治理,对黄河长江也进行了一些有效的防御性工程。

每年的水利治理投入的资金都在战前最高年份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投入的人力都有几千万人……

另外就是取消了一切苛捐杂税,农业上只收取农业税,向农民提供无息贷款,开各种展销会,加强农乡交流……

(从历史发展看,那些粉民的,实在有些搞不懂。之后国家的发展,“统销统购”这个大政策是一个很值得说的话题,基本是决定了生产分配,到53年时间线会写两章左右。在我看来不了解统销统购,是不足以了解这个时代的。)

下午在招待所吃饭的时候,周边县里的干部都已经到了不少,通和县组建通和专区的消息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不少人恭喜着王致远,看着王致远年轻的相貌,心里都感叹不已。

王致远跟大家聊着天,这次倒没有人让王致远请吃饭,王致远将赵前发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