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想要收服南蛮之人,奔着招兵买马的目的去的,这个时候才
闻知有一个名叫孟获的人,向来被本地的夷人和汉人所敬仰,于是发兵攻打孟获并在盘东擒获了他。
这种做法充分说明了诸葛亮作为一个政治家的皮厚心黑,失去了一个吕凯,收回了偌大的南中之地,还让里面的南蛮成为了他诸葛亮的征兵的地方了,几乎算得上是固定的兵源,无当飞军后期的名声比当初的白耳精锐还厉害。
可以说南中之战的第二部,那就是诸葛亮的发家史,从南中大战结束之后,诸葛亮的兵权就可以和李严相互持平了。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诸位请看看大战之前,蜀汉的局势是什么,蜀汉昭烈皇帝刘玄德死去之前,托孤两个人,蜀汉丞相诸葛亮和蜀汉尚书令李严两个人辅政。
这两个人之前已经解释过了,那就是一文一武,诸葛亮要坐镇中枢,所以他的兵权都在赵云和陈到两个人手中,若是他想要和同为辅政大臣尚书令李严相抗衡的话,那就必须依靠陈到和赵云两个人。
可是诸葛亮就是诸葛亮,他在南中大乱的时候,硬着头皮让众人想着如何和江东结盟,而不是去平定叛乱,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兵权更加的充实一些。
既然说到了西川,那就不能不说西川和江东的结盟了,这两个地方的结盟总共分成了三次四次。
第一次就是当初的赤壁大战,这是一次不公平的结盟,也是一次相互制衡的结盟,这个东西因为不涉及到,所以就不多说了。
第二次就是夷陵大战之后,一把大火让刘玄德回到了现实之中,看着满地的疮痍,刘玄德不得不和江东再次结盟,这一次刘玄德靠着的是曹氏的大军压境,逼得孙权结盟。
但是这一次,双方其实都没有诚意,刘玄德活着的时候亲自坐镇白帝城,死了还要在江州布置重兵,甚至这些都让江州都督李严变得狂傲不羁了起来。
而孙权也十分不客气,对刘玄德也是多加防范,陆逊这个都督的前期生涯一直都在西川的前线防范着西川,同时俘虏,将领,土地都没有任何归还的意思,甚至还在南中给西川下绊子,埋钉子等等。
双方的这种纠结直到进行到后期才慢慢正常,这也就是第三次西川和江东的结盟,也就是最著名的邓芝使吴!
这应该是诸葛亮为数不多的私心做成的好事,他联盟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平息和江东的仇怨,从而能够合理的从江州抽调人马,减少李严麾下的势力,就算做不到,也不能让李严再继续往上增长了。
之后江东也给了诸葛亮莫大的惊喜,他们还回来了俘虏的西川将士还有那个被送到江东的益州太守张裔,算得上是十分的给诸葛亮面子了,让诸葛亮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士卒,这也是他敢打南中之战的原因。
建兴元年到建兴三年,说白了,他就是在掌控那些士兵,有了这些人,再加上雍闿已经死了,这才是出兵的原因。
《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先主薨于永安。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于权。
《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