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府的年酒,请的多是亲友部属,大家都是相熟的。
如今周三将军的院子里安排的女客,又大多是周四将军的亲友、同僚、下属的家眷,彼此关系就更熟了,聊起天来也少了顾忌。
大家在宴席开始前四处走动,寻亲朋好友聊天叙旧,也顺道听说了镇国公府里的最新传闻。承恩侯世子夫人和她带来的一双儿女都是话题的中心,而与她同行至长安的归夫人母女以及吴家独孙吴珂,更是部分知情人重点关注的对象。
不过,吴珂在众人面前的存在感太过单薄了,大部分人只看到了他的伯娘归夫人与堂妹吴琼,说起他来也只是庆幸地表示老姑太太后继有人,不曾血脉断绝,但更多的情况就不清楚了。大家只知道归夫人带着两个孩子在宫中藏了许多年,又在承恩侯府借住了好几年,因怕被孙家人发现,才到长安来的。另外大家还听说了,归夫人正急切地想为女儿说亲来着。
归夫人接触过好几位实权大将的家眷,并向她们透露了自己的烦恼,而后者又把消息传给了相熟的亲友。宴席还未散,归夫人的打算就已经传开了,惹得许多人私下议论纷纷。
来给马氏报信那位太太,其实是周四夫人娘家的亲戚,丈夫又在陕西都司做个小官。她在宴前去寻周四夫人说话,又顺道去拜访了另两位熟悉的周家女眷,然后便带着一肚子的新瓜回来与朋友们分享。
她列举了归夫人昨日住进镇国公府后做的好几件事,以此证明这位吴家少夫人性情上的不讨喜之处,就连归夫人为女儿终身大事担忧,急切地想为女儿在长安说定一门亲事,她也有话可吐嘈:“在京里时就看中了承恩侯府的嫡长孙,世子夫人不肯答应,她就恼了。到了长安,她见四将军家的奕哥儿生得好,也不管人家乐不乐意,便要向四夫人开口提亲。
“四夫人心里觉得她唐突,又碍着太后的嘱咐,不好给她脸色看,寻了个借口蒙混过去。谁知她见四夫人没回绝,就以为是答应了,直接就说要把她闺女的庚贴送来,好象今儿就要把婚事定下似的。四夫人都吓着了,好不容易寻理由脱了身,她却跑去跟国公夫人说,四夫人已经应了婚事呢!”
幸好当时在镇国公夫人周围的都是自家人,没叫外人听见这么荒唐的事,周大夫人与周三夫人又联手哄得归夫人闭了嘴,不然消息传开,周四将军的儿子周奕君将来还怎么说亲?外人定会以为他真个跟吴家姑娘定下了!
报信的太太感叹了一番之后,又道:“这位归夫人的性子也太急了些。就算是真要结亲,也要慢慢谈,万万没有她一开口,人家就要答应的道理。这是说亲,又不是去街上买把葱。谁家儿女的终生大事,不是仔细挑了又挑的?就算周吴两家也算门当户对,可八字总要合一合,万一两个孩子的生辰八字不合适,那还是别耽误了彼此的好。她那么急着要逼人答应婚事,倒象是生怕她闺女嫁不出去似的。”
一旁有心地宽厚的人说:“他们家被孙家害得这么惨,如今还被逼得背井离乡,也难怪这位归夫人会着急。她自己倒罢了,在哪里都一样能守寡,可她闺女的终身大事却不好耽搁。若真能与镇国公府的少爷们定下婚约,将来她们母女住在这里,心里也能安定几分。”
报信的太太便哂道:“听起来还真是一片慈母之心呢,可只要他们自己不生事,镇国公府又怎会将老姑太太的血脉赶出门?况且,她自个儿的闺女不过是十二三岁年纪,距离嫁人还早着呢,倒是吴家的哥儿已经十五六了,正是该说亲的时候,她可一句话都没提过,这两日遇到不顺心的事,还拿侄儿撒气呢!听说骂得十分厉害,哥儿也唯唯诺诺的,什么都依她。”
有人立时便觉得不妥了:“这怎么行?那吴家哥儿可是吴家仅剩的男丁了,将来是要顶门立户的。就算小时候敬着婶娘,事事听从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