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百姓喜极而泣,感恩戴德......”
“原昆山逃难离乡之百姓回归昆山......”
弘治皇帝案头,一桩桩一件件关于昆山的奏报送达,摆满了龙案。
内容很简单,都是关于对昆山此次政绩的歌颂,但却是来自各个衙门不同部门。
显然,此次救灾之成果,没有一个衙门能对其硬黑,从上到下认可度达到了一种惊人的地步。
“恭喜陛下,太子殿下、蔚王殿下接手救灾效果显着,福泽百姓,不负众望。”
“大明后继有人,陛下后继有人。”
萧敬笑吟吟的拱手轻轻拍了个不大不小的马屁。
弘治皇帝笑容灿烂的摆了摆手。
“运气罢了,路还长着呢,黄梅天过去了而已,不然除了昆山之外江南其他还有许多地方都会被水灾所困扰,他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呢。”
虽然是这么说,但弘治皇帝的嘴角却难以压制丝毫,眼中满满的笑意,显然他自己对镇国府这次对昆山的救灾行为是极其认可的。
大明每年救灾那么多,有哪次各个渠道能这么统一甚至连百姓们的行为都写的那么详细的,这是独一份!
“不过,这些......”
弘治皇帝眼中闪过一抹阴霾,扫过龙案另一边的一小沓奏疏。
不用说也知道,又是一堆弹劾朱厚照、朱厚炜的奏疏。
理由嘛,自然是关于造船的事情。
文官们弹劾关于备倭卫造船规模过大,备倭根本不必寻那么多优秀的工匠也不用额外营造那么多的造船厂,说这是劳民伤财,说太子、蔚王怕是想要违祖宗之制开海禁。
继续阅读
嗯,又是一堆巴拉巴拉的祖宗之法不可违,开海劳民伤财,镇国府的钱也是民脂民膏不能这么糟蹋巴拉巴拉之类的。
看的让人生烦。
“镇国府那边,真的想要开海?”弘治皇帝虽然很烦这些奏疏,但还是朝着萧敬询问道。
虽然说言官很多的弹劾都是捕风捉影都是纯放屁而已,但弘治皇帝却不得不重视。
因为这帽子真的很大,压力也很大,满朝基本都是反对开海的,本来被镇国府夺走了备倭权就有一些文官们在下面有不少的意见了,要是借此搞一波朱厚照、朱厚炜绝对会处于被动。
“回陛下,虽然镇国府确实在广招优异工匠,但开海......东厂与锦衣卫并未得到此类情报。”
萧敬拱手,此事事关太子、蔚王,他可不敢乱来,只能保守的按照情报来说。
“嗯。”
弘治皇帝点点头,但潜意识中已经偏向于镇国府真的想要开海了。
这不是因为弘治皇帝还是偏信文官,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俩儿子是什么德行......
这种和祖宗之法对着干的事儿,他们绝对能干的出来。
甚至还会兴致勃勃的......
“那太子和蔚王近日在做什么?”弘治皇帝问道。
“回陛下,二位殿下近些日子不是在书院、军校听课就是在田里屯田。”
“据说,这几日什么试验田就要收获了。”
“屯田?试验田?”弘治皇帝啧舌,不由想起朱厚炜当初说的能解决大明的粮食问题。
厚炜那小子当初说的......该不会是真的吧。
回大明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