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零三 改革进入深水区(1 / 2)

玄德 御炎 2364 字 5个月前

这话一说出口,部下幕僚们纷纷露出了惊异的表情。

刘备这是又打算对什么人出手了吗?

难道说······是古文学派的人?

不得不说,之前太多次的合作与手下留情已经让很多人产生了刘备和古文学派穿一条裤子的刻板印象,让所有人都觉得刘备的政策对某些特定的人群是完全没有效果的,不是针对他们而颁布的。

就算之前那一波四六分成的矛盾争端在更多的人看来也是一场不大不小的合作行动,双方有了一些矛盾,但是本质上还是刘备和古文学派之间的愉快合作。

刘备还是在意古文学派的。

这种刻板印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给刘备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让他的一系列行动都比较成功,且没有影响他的名声。

当然,这种情况也带去了一些烦恼,而最大的烦恼便是如今这个态势了

他想要推动一次全面的治理体系的革新,却有那么多人阻止他,不愿意配合他,然后以此为要挟,向他要好处。.

说白了,某些人并不认为刘备的改革是针对他们的,他们始终认为刘备的改革是符合他们的利益的,是为了他们着想。

每一次的改革,都是他们内部的利益再分配。

刘大将军给咱们送温暖来了!

确实,之前的一系列改革行动中,他们也总是能从刘备那边得到好处,得到更多的利益,让自己的家族更加强大,这就让他们产生了一种惯性思维。

于是到现在,忽然发现刘备的下一个行动对他们没什么好处,反而还有挺多的坏处,于是他们就坐不住了。

但是他们错得很离谱。

因为打从一开始,刘备就没有把他们当作自己人,刘备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士人,他没有相关的认同,之所以成为士人,是因为他需要这个身份。

有了这个身份,他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在慢慢发育的过程中积攒属于自己的班底,积攒足够多的政治势力,然后,对高高在上的统治阶级发起一些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司隶学府和太学内的学生的来源几乎都是中层往上的,没有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子弟。

但是在凉州州学,还是有那么一部分农家子弟的。

原因很简单,凉州最早执行了集体农庄政策和全面扫盲政策,以及对凉州学子的餐饮补贴和生活补贴,刘备专门从贩盐的钱里面拿出来一部分补贴到州学,给家境贫寒的学生一些补助,且规定了就算是农家子弟也能入学。

他在凉州州学之外专门设了一个州学预备学校,专门招收农家子弟里年龄比较小的、更早接受完扫盲教育的孩子进入学习一些基础课程,等他们掌握基础学识之后,再让他们通过州学的入学考试,从而进入州学。

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凉州的社会上层势力被刘备连消带打消灭了很多,士人数量又是全大汉最稀少的,基本上第二批入学学子入学之后,整个凉州还存在的士人、豪强之家的子弟就全面入学了。

士人豪强之家的子弟已经几乎全面入学,他们的数量太少,来不及产出那么多的子弟,而凉州州学每年入学的学生人数还是一样的多。

那么他们都是哪里来的?

很显然,另有来源。

从建安元年第三批学子入学开始,凉州州学里学生的出身中,农家子弟就占据了绝对多数,而从建安二年第四批学子入学开始,凉州州学内入学学子的出身就都是农家子弟了。

没办法,士人豪强的子弟都没了,一扫而空了,凉州州学只有一个生源了。

也就是说建安四年那一批毕业出来、被刘备安排到各

地担任集体农庄代表和县府基层小吏的凉州州学毕业生们,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农家子弟,出身和之前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