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是下一等级的预备军,对于此,苏宁有些意外,他认为自己也应该是二等侯爵,谁知李二陛下给了他一个一等侯爵,那不就是说,下一步就要做公爵了吗?
可是这是喜事,这真的是喜事,被封为二等公爵的诸多大臣心中欢喜,背着李二陛下弹冠相庆之事甚多。
安抚了群臣之心,安抚了百姓之心,李二陛下一下子获得了巨大的声望,这才有底气在朝堂之上正大光明的开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就是教育改革,一口气下达数十条教育改革法令,放出豪言要在二十年之内在大唐国内每一个乡都设立乡学,号蒙学;每一个县都设立县学,号小学;一个州都有州学,号中学;大唐都城长安设立最高学府大唐政法大学,具为官办之学。
改革科举制度,将大量的官位名称下放,每三年开一次科举考试,将所有需要的职位都明文写上,善于哪个职位,想考取哪个职位,就直接报名,专门考取这个职位,一旦考上,通过面试,就可以得到这个职位,参考者只要是大唐子民就可以,没有其他要求。
这是教育革命,一场影响到千万年以后的教育革命,官办教育一直到宋代才逐渐成规模,逐渐成型,而唐代之前就别提官学了,私学最强妖师最新章节都不兴盛,而官学的消息一传出,立刻激起千层浪,民间广泛议论,文人争相发表言论,讨论该措施的可行性,可无论如何认为,没有人反对这样的做法,朝廷先是售书售纸,而后下达教育改革令,改革科举,这是要大兴文治的前兆,文人无不欢欣鼓舞。
不少文人一直都认为大唐过于刚强了,就拿之前的军事大学来说,一下子让民间习武之风大盛,大唐本就重视军事,加上朝廷重视以及另外一条文人之路走不通,这样一来,更是一边倒的喜武厌文,而朝廷扳倒了山东士族,并且发售图书,设立官学,改革科举,招揽人才,这就是要大兴文治,文武平衡之预兆。
对于此事,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大家都支持,有人反对也不敢说出来,这是一场大的功德,办成了这些事情,所有人都是无上荣光,人人争相献计献策,没有一人提出反对意见,但是渐渐地,就有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比如开放了科举之后,读书人欢欣鼓舞,读书人数量猛增,但是谁来做老师呢?
大唐不缺书本,不缺纸张,不缺笔墨,唯独缺老师,能识字的人都愿意做官,真正愿意做老师的人,很多吗?未完待续。。
.RU
书迷楼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书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