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诗会的人越多,越热闹越好。
他在荆州的时候铩羽而归,输的颜面尽失。如今一定要在武昌府把这份颜面找补回来。
这份荣耀自然是在尽可能多的人见证下才有意义。
参加诗会的人越来越多,原先的酒楼承载不下,刘文广正在犯愁,一袖居的东主却主动找上来表示愿意承办诗会。
刘文广略作打听直是惊讶不已。
这一袖居是荆州人在武昌新开的青楼,在这个地方举办诗会难道不会喧宾夺主吗?
他本是犹豫不决,但一袖居东主的一番话让他改变了想法。
一来他要重新找回颜面,光让武昌府的人见证显然不够,还需要有荆州籍的人做见证。
那些荆州府的士子纵然败北,也不会承认事实。这就需要一些无关痛痒的中间人。商人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他们不牵扯到利益,不会为荆州府的士子扯谎。
二来在青楼举办诗会,找姑娘陪酒便自然了许多,风流的事情有谁不愿意做呢?
思忖一番后刘文广便答应了下来,将诗会的举办地改成了一袖居。
......
......
眼瞅着到了诗会举行的日子,柳如是却是激动的连觉都睡不好。
在荆州时河东诗社虽然完胜,但造成的轰动效应却不够。
宁朋友那首木兰词实在是太惊艳了,武昌府的士子直接放弃了抵抗。不战而屈人之兵,有甚意思?
加之诗会上突发一起命案,冲淡了获胜的爽感。
如今武昌府士子不甘受辱提出再举行一次诗会进行比拼,地点则改成了武昌府。
若是能够在武昌府士子的地盘上将其击败,那爽感绝不是前一次诗会可比的。
诗会是在正午举行,柳如是却起了个顶早。虽然举办诗会的地点几经易变,柳如是却并不在意。
在他看来,这是刘文广为首的一众武昌府士子不自信的表现。
只有那些不自信的人才会在外界条件上严苛要求,而真正有实力的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柳如是相信,在宁修的带领下,河东诗社可以完成对武昌府士子的双杀。
等到宁修等士子陆续醒来,柳如是召集了众人一起用了早点,并在早饭的时候说了许多勉励的话。
诗会前鼓励打气是他的习惯。虽然柳如是本身的诗词水平很一般,但很会把握人心。这种勉励鼓劲可以让诗社成员调整到最亢奋的状态,超水平发挥。
有宁修在,河东诗社必胜无疑。若是再超水平发挥,岂不是能让武昌府的士子羞得钻到地缝里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