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风的回答很简单。
“人心”,这就是他的研究对象。
但王崎对这个结论很不满意:“你糊弄谁呢,这么大个项目是你一个人研究得过来的吗?现在又不是学科刚刚建立的时候。说具体点。”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科的分化会越来越细。以地球历史来举例。在伽利略的时代,一个强一点的科学家就可以研究完所有能研究的物理。但是到了二十世纪初,就算是爱因斯坦也没办法研究完物理学的全部领域。
辰风说“人心”,就显得太笼统了。按照王崎前世的科研方法,人类大脑的一个功能区就够养活成千上万的研究者了。
“具体点说,就算人心的形成。”辰风问道:“三清之说知道吗?”
王崎点点头:“人心三分,最根底的部分为血脉本能,曰元始,曰玉清。制约元始着,为道德,曰太清。本心所能把握的本分,称之为灵宝,曰上清。”
辰风点点头:“这套理论其实漏洞不少,非常原始简陋,但给了我很多的思路。”
“我跟你说过,我在做两条线的研究,一条是研究脑、魂魄和思维的关系,另一条就是研究人道和人心。前面那一条就是玉清元始,后面那一条就是太清道德。”
人心是什么?意识是什么?
从不从的角度去看,就有不同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王崎这个物理学家投胎的家伙眼中,人的意识就是信息以负熵的形式组织起来后形成的存在,并且有可能在物理体系里占有特殊地位。而对于大部分生物学家来说,意识就没那么玄乎了,它只不过是人脑的机能,是大量神经元运算的结果。
辰风显然是属于后者的。他主要研究的,就是这个“结果”是怎么形成的。
“东家你这思路有点奇葩啊。”王崎皱眉:“这个项目的两边联系性真的不大。”
按照他的理解,前者是神经科学,后者是社会科学,差别很大。
辰风摇头:“我并不研究‘道德’具体是什么,也不研究什么‘道德’符合伦理。我只研究道德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与元始生作用的。同理,我也不研究某个本能反应有什么用,是什么机理,如何产生,我只研究这众多的反应是如何形成那庞大的‘元始’,‘元始’又是如何与‘道德’相互作用形成灵宝。”
王崎再次提问:“那么为什么要涉及‘人道’这个大题目?”
“想要搞清楚‘道德’就必须得知道它是怎么来的。”面对王崎尖锐的提问,辰风胸有成竹:“你知道什么是‘伪社会性生灵’吗?”
王崎摇头。他只知道“社会性生物”,比如蚂蚁、蜜蜂一类的。至于“伪社会性”,他还真不清楚。
“这个概念在灵兽山也是很偏门的说法,你不知道才正常。”辰风正色道:“这个词,其实是专指人族的。”
人类与典型的社会性生物不一样。蚂蚁和蜜蜂的社会性都根植于本能,而人类的社会性则并不是基于遗传的。若是一个婴儿一出生就被隔离于人群之外,他长大后必定不会说话,不懂思考,不会体现出半点社会性。
在这一点上,人族甚至不如狼。
但是,单独的人远离群体却又很难生存下去。而人群聚合在一起后挥出的力量,也远比各自为战强大。
这又是典型的社会性生物。
这种奇怪的现象,辰风称之为“伪社会性”。
“人的道德既然不是来自血脉,那么就一定来自于人道。”
“而人道则是来自于人心的汇聚。”
“这二者,实际上还是一体的。”
“不得不承认,我有些佩服你了东家。”王崎忍不住鼓掌:“思路很不错。那么你的目标是什么?”
辰风敲敲桌子,笑道:“人道这条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