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总住院医师的一年(1 / 2)

唐伯强听后也大为高兴,连声说“真的?”边说边走进房间里,病人果然醒来了,因为昨晚穿刺后还接着做了气管切开,病人还不能说话,但看见唐伯强进来,听到他儿子说这位就是昨晚抢救他的医生,病人的眼睛盯着唐伯强并轻轻地点点头。这样的治疗结果,确实大大出乎唐伯强的意料。

交班会上,冉主任很高兴,将这件事情定格为神经内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以当时的技术和思维方式而言,这样的定位一点都不为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从那以后,这项技术便成为神经内科重要的治疗方法,唐伯强清晰地记得,在任总住院医师期间最高的记录是一个晚上做4例脑室外引流。到1989年初,唐伯强的总住院医师任满,按照冉主任的安排,唐伯强将这一技术传授给下一任的总住院医师。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的传承,神经内科大部分的医生都掌握了这门技术并抢救了大量这样的患者。

1994年时,神经内科已经做了大量这样的手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冉主任便吩咐唐伯强执笔写一篇关于这项治疗技术的论文。写这样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论文对于唐伯强而言并不困难,更何况是苦心学习和亲自执行的技术呢。

很快,论文写好了,论文最终的统计学结果显示,使用这种方法治疗大量的脑室出血,使它的死亡率降至百分之二十多一点,换而言之,神经内科医生们的努力将接近百分之八十的这类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冉主任看了也很满意,便指示将论文投往在脑血管病方面颇有影响力的《中风与神经系统疾病》杂志,审稿和刊登速度都出奇的快。更令人高兴的是,这篇文章是该杂志1994至1995年度被引用最多的文章之一,杂志社郑重其事地给作者寄来证书。

在学术界,一篇论文如果被多人引用,说明这篇文章得到很多人的认可,也说明这项技术的价值,这要比那些没有被人加以理睬的,所谓的sci论文更能体现它的价值所在。

一年的总住院医师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至于辛苦的程度,也许只有唐伯强和他的妻子石文玉清楚。文玉已经记不清楚有多少次了,唐伯强回家才坐下来吃几口饭,便被教育学院的门卫陈叔跑过来叫他回医院抢救病人,因为这个原因,教育学院的老师们通过陈叔知道,石老师的丈夫是医生,是一位很忙很忙的医生,也因为这个原因,陈叔后来成为来唐伯强家聊天喝茶的常客。

同样地,因为唐伯强常常无法按时吃饭或者没法吃完一顿饭就走,文玉在这一年中已经养成一种习惯,她几乎每天晚上都会煮一些她认为对唐伯强身体有好处的食物送到医院,比如冬天熬的各种不同的“补品”,夏天煮的“清补凉”等等,再加上唐伯强坚持在值班房里练习李斌师傅教给他的、适合在狭窄的场地应用的一套拳术,辛苦的一年,唐伯强的身体反而变得好了起来,体重也增加了十多斤。

这一年中有一件事让文玉念念不忘,也让她更加佩服唐伯强。工作如此辛苦,压力如此的大,但唐伯强每次回家,都会从家里带一些书籍到值班房放着,有空就看。医学方面的书籍就不说了,让文玉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每次他都会带一些文学的、哲学的、或者古典文学类的书籍,比如《鲁迅全集》、《鲁滨逊漂流记》、《论语》、《唐诗宋词大全》、《毛诗词欣赏》、《东周列国志》等等,而且是轮番地看,光是《论语》他就反复来回拿了几次。有一次文玉问唐伯强“强哥,你这是做医生呢还是研究哲学呢?”

“呵呵,做医生需要开阔的视野,宽广的思路,专业的书籍当然要熟读,但一些有益的、专业外的书对临床思维是很有帮助的,等我结束总住院医师的工作,我还要慢慢请教你呢,你是这方面的专家啊。”唐伯强很认真地说。

一直以来,在文玉眼里,唐伯强身上有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