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与杨珑玥相约不改初心(2 / 3)

种小溪遍布其中。居住在三角洲的人们以往多靠各种船只出行,十分不安全也不方便。慢慢地桥梁越建越多,桥梁不仅带来出行的方便,桥梁也像一条条动脉,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所需要的“血液”。珠三角也因此慢慢成为闻名全国的发达与富庶的地区。

城市在夜色里慢慢睡了过去。但给它带来活力的江水却依然清醒着、亢奋着、忙碌地流淌着,也正是这一江忙碌的水养活了这座城市,这样的情景与曾经的八角镇是何等的相似啊。但新桥市是幸运的,它与省城为邻,有着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这水陆交通的便捷更使新桥市如虎添翼。

想着这几年来往于家乡和省城都要经过的这条江水,想到在这奔波间几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唐伯强不禁感慨万千,脱口而出地说出了孔子的那句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杨珑玥怔怔地看着唐伯强,轻轻地叹了一声,说“有时候我真觉得你应该去读文科而不是来学医。说实话,虽然以前常找你的茬,但看你写的病历真是一种享受,从字里行间能感觉到你身上有着的一种独特的文人气质,但又感觉到你经历过严谨的医学院学习训练后应有的缜密。尽管你平时很低调,但你的文字暴露了你除了有着文人的不拘,还有着做医生的严谨。”

“是吗?谢谢你给我如此高的评价哦,这可是我头一次听到这样的评价啊。”唐伯强笑着说“其实,我认为我与你或者与很多同学的不同之处是的不同。你站立的要比我高出太多了,让我仰视还看不到呢。不同,视角自然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不相同,选择当然不同了。说实话,如果让时光倒流,如果给我重新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选择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呵呵,这就是缘分吧,这缘分让你我这样有着天渊之别的的两个人或者说很多人能够在同一间学校学习并且成为朋友。”

“年级老师常说我们这一届的同学是小孩,直到我们实习,才让所有的老师对我们刮目相看。是的,我们年纪小,但我们经历的东西不少,我们对知识渴求的强烈程度是老师们开始时没有意识到的。可惜的是,我们这一届的同学不少人最终可能走错了路,进错了门。就像我们班的罗伟,他可是以96分这一将近满分的物理成绩考进来的啊,进来后才发现对医学没有半点的兴趣,但他的才华和聪明让他可以游刃有余地应付医学课程的学习,在此之余,他醉心于物理的研究还小有成果呢。”唐伯强一发不可收拾地说。

“哦,你是说我们班的那位自己到东山口旧货市场买废旧零件组装出收音机和录音机的罗伟吧。我也听说了,今天听你这么一分析,感觉真是浪费他的才华了。”杨珑玥很是惋惜地说。

“是啊,再过几年或者十几年,相信我们年级不少人会发现原来入错行了,走错路了,也相信有不少人会离开医疗行业而另起炉灶。希望我们不是这一类人吧,希望我们都能在医疗行业里一直走下去,不改初心。”唐伯强回应道。

“会的,我们一定能坚持下去,不改初心。来,我们拉钩钩,日后我们相见,看看我们是否能坚持住。”杨珑玥边说边伸出右手,对于杨珑玥这种调皮的举动,唐伯强和廖燕涵都已经见惯不怪了。

“好,我们今晚拉钩为证!”唐伯强答应着并同样伸出右手,两个人的小指对拉在一起,大家都忍不住朗声大笑,那笑声瞬间便被淹没在来往船只的笛鸣声中。

一对年轻人,站在秋夜的江边,对着像工地一样热闹的江面,在说出他们心底里对这个时代的想法,当几十年后回顾这象梦一样的场景,唐伯强除了感叹,还有不少的惊讶当时的一些话,真的在多年后应验了。

四个月的内科实习时光在充实、浪漫、温馨中很快结束了。1983年十月中旬,唐伯强所在的新桥实习组告别了他们钦敬的老师,离开了他们慢慢喜欢上的新桥市。从此,他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