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语言不通带来的麻烦(2 / 3)

被连拉带托地送到了车上。

车厢是开放式的,车厢的两边摆着两张长条木凳,已经有几位看似也是刚来的同学了,唐伯强向他们报以微笑,便在长凳上坐了下来。

等了一会,郭老师看再没有同学来了,便坐上副驾驶位,对司机说“走吧,晚上再到火车站接另外一批。”

昨晚虽然没有睡好,但省城对于唐伯强来说本身就具有一种极大的吸引力。他目不转睛地看着车两边的一切,看着看着,心中生出一丝丝的失望省城原来也不过如此。是啊,省城并没有唐伯强预先想象中的高楼林立,人流穿梭,商业繁荣。在他看来,省城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种灰色调,与八角镇差不多,只是感觉比八角镇更大、更气派些而已。

早上到达有一个莫大的好处,那就是可以有一整天的时间来办理入学的各种手续。在学长的带领和指点下,到报到点登记办理宿舍的入住、购买急用的饭卡、领取学校发给的各种票证(如肥皂证、油票、布票、粮票等)、申请办理贫困学生的助学金、到学校旁边的小商店里买日常生活的必须用品等等。

唐伯强被分到二班,住在第三宿舍的3202房。一间房子里摆着八张双层的木质架床,一共住16个人,每两个人共用一张办公桌,其中每个人拥有一个抽屉。唐伯强被分在靠近大门的上床。三十多年后,同学们聚会,为了方便联系而建立了一个微信群,远在美洲的同学给这个群取了一个名字“二爷社”,每个男女同学都变成了二爷,这样的取名当然是因应了班名和宿舍房间号而取,这是后话,暂按下不表。

唐伯强很快就办好了所有手续并在饭堂里吃了午饭。回到宿舍,唐伯强内向、腼腆、普通话差、不善于交际的弊端暴露无遗。看着别的同学来到后互相之间来回几句的聊天便熟悉起来,唐伯强心中只有羡慕。除了与几位本省的同学能够流畅交流外,与外省同学的交流几乎等于零,以至于在近半个学期的时间里,唐伯强大多处于沉默寡言的状态。这对习惯于独来独往,个性独立的唐伯强来说也不算是什么大问题,但在同学们的眼中,刚入学的唐伯强确实更像一个不合群的“异类”。

第一学期的课程大多数是高中课程的进阶,一些学科如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还是必修的课目。从开始上课始,唐伯强便明显地意识到自己还延续着在高中时的低迷状态,对新开设的数理化和一些医学的基础课程的学习感到极为吃力。庆幸的是,大学与中学有一个极大的不同,中学的教学方式属于“填鸭”式,而大学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自学能力是唐伯强一个很大的优势。对于唐伯强而言,关键是必须听懂课堂上老师所讲的重点内容,然后以唐伯强坚强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去消化每个章节的内容。这样一来,在这所聚集了全国学习尖子的学校里,唐伯强的学习成绩还不至于因为状态的低迷而垫底。

慢慢地,唐伯强适应了班里的环境,适应了学校的环境,适应了学习的环境,适应了学校周围的环境。当然,因为他还没有离开过学校周围方圆一公里以外的地方,甚至连公共汽车都没有坐过,对省城的环境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更不用说了解了。尽管如此,他慢慢开始可试着用不太流利的、带有浓重的本地口音的普通话与班里外省的同学交流了,通过交流,他也开始逐渐了解了全国很多省市的一些情况,对于一直生活在八角镇这个封闭的环境里的他而言,这样的交往是非常有益的,唐伯强的眼光和视野开始变得开阔起来。

1979年,正值国家改革开放之初,始于的“西风”慢慢“东渐”,立在改革开放潮头的广东省的省会城市,当然是受影响最快最大的城市,没有之一(那时的深圳还在腹中)。唐伯强所在的二班,他的年龄所在的年份是最小的,比他大的同学也只是大一两年而已,正如郭老师所言,他们都是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