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想进攻应城的想法很久了,只是他知道应城不是那么好打的。自己一路从河南败退到了湖广,好不容易占据了德安府。他身边不到两万部下,能打的也就一万人。
这一万人去攻打应城是很难攻克的,李自成耗不起。他手里,没有多余的军粮。
平日里,也都是靠着兄弟们在德安府周边打劫为生。而应城是个大粮仓,若是攻下应城,则会使得自己的队伍迅速壮大。
借着这次流民之机,李自成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德安城外,大批的流民聚集。数十万的流民,都可以为己所用。
李自成明日动手,进攻应城。城外的流民们,开始蠢蠢欲动。
什么到了德安府就有馒头吃,到了之后饥民们才发现,原来这不过是一场骗局而已。饥荒遍地起,怎么可能有食物。
闯王不过是想召集饥民,共同起事而已。饥民们也都知道,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要么饿死,要么去攻打应城。
第二日,德安府城门终于打开,李自成身先士卒,带着部下冲了出来。相比于半死不活,奄奄一息的饥民,李自成的队伍算得上是士气高昂。
出城的李自成带着部下倾巢而出,他给城外的饥民们,带来了两样东西。二斤米,和一件武器。
这是李自成的全部家当了,他把德安城中所有的粮食都拿出来了。这次若是攻不下应城的话,他的队伍将会和饥民一样,一起挨饿。
破釜沉舟,本就是流寇本色。李自成没有想那么多,想壮大自己的队伍,只能这么干。
李自成是骑着高头大马的,在饥民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他的马背上,挂着一袋袋的米。
每个布袋中,是二斤米。这是粮食,救命的粮食。饥民们看到粮食之后,登时就不淡定了。
李自成举着手里的半袋米:“跟我去应城的,赏二斤米。想去的,过来排队领米还有武器!”
傻子才不去,凡是能动弹的,都蜂拥而至。拿到米,就能救活自己的家人。一家老挨到这里的,都只剩下一口气了。
于是,饥民们疯狂的报名,报名程序也极其简单,没有任何手续,甚至于连个名字都不需要。
你只要排好队,等着李自成的部下,给每个人发了一件武器,还有二斤米。然后,你就会被裹挟进李自成的流寇大军,成为流寇中的一员。
没有编制,没有军令。只是,每五十人或者一百人,由李自成一名手下率领。现在,李自成的手里,切切实实的是一群乌合之众。
攻打应城,这群乌合之众足以。等拿下应城,再将这些饥民们编入自己军队编制不迟。现在不需要,其实也来不及。
李自成有多恐怖,全部兵力最盛时可达百万。由于李自成的军队并不征收赋税,这也就是‘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来源。
可是,不征收赋税的后果就是,李自成建立起完善的后勤保障,当手下兵力快速增长时,这些军队的给养就成了很大的问题,只能通过抢掠明朝官员,地主土豪的财产来养活自己,所以,李自成注定无法得到明朝官员和地主土豪的支持。
李自成鼠目寸光的局限性,注定他会失败。要知道大部分财富都集中在地主豪绅还朝廷官员手里,不征收赋税虽然得到了普通百姓的一定支持,可是那些地主豪绅的反击也是极其强烈的。
李自成骨子里就是个流寇,他习惯了抢劫。只是时事造就英雄,他被逼成了推翻大明王朝的指挥者。可眼光的局限性,使得此人只配做个祸国殃民的流寇。
刘邦、朱元璋也是草莽出身,可他们懂得知人善用。他们懂得审时度势,懂得得天下后是治天下安天下。李自成不懂,他只知道抢、抢、抢...
应城有着灿烂、久远的历史文化。春秋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