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旅顺伯,皇上富有天下,你就不必心疼这些鸡了。皇上说了,民富国强,国强民富,这都是互相作用的!要想国家强盛,必须先让百姓富足!”
“皇上真是古今至圣天子啊!我泱泱中华4000年,从来都是广收税赋,以民养官,如今,皇上分发土地、分发种子、分发农具,明年,竟然还要分发家禽!简直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郑芝豹自幼贫苦,海盗出身,对于平头老百姓的苦,体验至深。
“是啊!”
范景文也感慨。
自古以来,华夏百姓最理想化的生活无非就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男人扛着锄头耕地,女人们坐在家里纺布做饭,操劳一年。如果一年下来风调雨顺,就能过个好日子。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各种灾害频发,一辈子下来,哪有几年真的能风调雨顺的,再加上繁重的徭役,遇上苛政严税、横征暴敛,马上就会出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情况。
一旦再碰到战事,百姓除了增加赋税,还要去边关、战场送人头。
历代皇族勋贵、文武百官,哪个不是优先考虑王朝稳固、家族繁衍,至于百姓,那就苦一苦吧,反正多的是!
“旅顺伯,你可知皇上怎么给我说的?”范景文像是在拉家常。
“下官自然不知。”
“皇上说,自太祖称帝,至今二百七十六年,百姓虽然从六千万人口增加到一万万人口,如果算上妇孺,算上周围藩属和边民,比如朝鲜、缅甸,比如辽东女真、乌斯藏……”
“还算上女真?”郑芝豹插嘴问道。
“自然。”范景文正色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女真人虽然属于叛逆,自然也算我大明子民。
刚才说到哪了,哦,对了,算上所有藩属和边民,我大明最多能有两万万人!”
听到这个数字,郑芝豹有些吃惊,大明竟然有这么多人。
“人数是多了,但是百姓依旧为了一口吃食,劳累一辈子!”
“人,不就该为了口吃食,劳累一辈子吗?”郑芝豹疑问。
“当时,本官也是这么问的!”范景文脸上神情一变,接着说
“皇上说了,百姓不能只为了吃食,那是最基本的,就像喘气和呼吸一般,应该是轻而易举的!
皇上说,他要在几年内,将高产的粮食在全国推广,让一亩土地出产千斤粮食,让每家每户都能养上几十只鸡,让每个村子都有养猪场、养羊场!”
郑芝豹两眼一黑,心道:“痴人说梦吧!”
范景文好像看穿了郑芝豹的内心,笑道,“当时,我同你一样,是不信的。可是,当我路过京东平原,看到成片的玉米地时,我就知道,皇上说的是真的!皇上真的能做到!”
“玉米?”
“对。你经常下南洋,应该见过的。皇上从南洋采购了几大船玉米种子,今春都已经种下了,再过半个月,就能收获了。
我曾到农田里细细查数,按一亩地真的有可能出产200斤以上的粮食!”
“什么?200斤?那岂不是比小麦多了三倍!”郑芝豹惊呼。
清代,天气相对于明代稍微回暖,各地麦子亩产量常常是七十斤到、一百斤。就算到了公元1948年,渤海区的小麦亩产也才到一百斤,与明清相比没有什么增涨。
是以范景文报出玉米亩产,着实惊到了郑芝豹。
“不止呢!皇上还说了,等平定了辽东,他会着手建造一个叫做化肥厂的作坊,可以生产肥料,能再提高一倍的亩产!”范景文憧憬道。
“什么是化肥厂?”
“这个本官也不懂,但是皇上既然说了,自然没错的!”回想起天启皇帝发明的新型农具、载具,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