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暗子。直待时机成熟,河陇军自吐谷浑发兵直取逻些,安西军则插入象雄,阻绝象雄、约茹援军。取两面夹击的态势,一举覆灭大唐宿敌。
至于河西走廊,赵正从来没有放在眼里。一切水到渠成时,自是如探囊取物,轻而易举。
玩地图,赵正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他经事的后世年代,对于青藏高原的攻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唐军之所以不能轻易攻入吐蕃本土,并不是因为唐军没有吐蕃人善战,那是因为唐军上了高原便如折了翅膀的飞鸟,断了腿的老虎。尤其是吐蕃本土,海拔太高,若是没有适应,连走路都费劲,更何况还要披甲持刃。不算背负粮秣,就算几十斤的装备到那时不仅不是保命的法宝,还是送命的累赘。
高原勇桂也正是因为得了地势的红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主战场上让唐军有来无回。
可安西军的路数,走的也是高举高打,高来高去。葱岭的地势,比之吐蕃并不算太高,但在葱岭的安西军,完全有能力,有体力成为插入吐蕃本土心脏的一颗夺命铁钉。
整个战役谋划,早在赵正心中酝酿了两年。若是从组建玄甲军,让他们上祁连山历练算起,这个谋划还要再往前推上一年。
如今等的就是一个时机,而这个时机,马上就要到来。
“此战,毕其功于一役,元良这局棋,竟是连安西也算计进去了……”赵硕默默摇头,顿感五体投地。赵正笑笑,道:“整个西北,便是全局。臣未去安西之前,虽然演兵、练兵都是为了铲除吐蕃的威胁,可总是觉得哪里少了一块。直到去了安西之后,才勐然发觉,这棋局活了。”
两人对视了一眼,忽然便想起了一个人。
“安郡王!”不约而同的,赵硕与赵正同时说出了这个名字,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都说安郡王是个老狐狸,所谋之事旁人如云中雾中,看不透彻。他经营河陇五十年,却最终将这个担子递给了凉王,递给了赵正。他极力主张赵正插足安西,打的是什么主意?当真只是为了断绝太子党在河陇的背后插一刀?
不,他的目光,太长远了。他用五十年看明白了整个西北战局。
欲振奋大唐,河陇不能丢。河陇丢了,丝路断绝,长安危殆。
欲保住河陇,必取吐谷浑。吐谷浑失,蕃人便可全线威胁河陇,就算拿了河西,亦得不偿失。
而欲取吐谷浑,必得做好与吐蕃决战的准备。
一旦开战,必断绝吐蕃生路,一战以定乾坤,以免战事延绵,拖垮国力。
而要做到以上这些,吐蕃六茹要不断削弱,不断牵制。战时更应隔绝各茹支援,若是不能约束象雄、约茹,唐军自河陇远征吐蕃,便要面临吐蕃举国之力,举国之兵。
而要约束象雄、约茹,便就只有一条路。
——安西!
安郡王不惜一切,甚至挑起南诏国不满,便就只有这个目的。
让赵正去安西。
他看见了赵正身上的力量,他也看见了大唐复兴的可能,而赵正没有让他失望。赵正用极短的时间,用最极端的战法,击溃了约茹联军,稳定了安西局面。安西扩充唐军,却剑走偏锋,放弃了与右武卫夹击玉门关、阳关,收复河西的良机。进而兵锋直抵葱岭,面对逐渐恢复军力的象雄。断绝了吐蕃染指碎叶,进而自西威胁安西的打算。
安西此举,为大唐积攒军力,厉兵秣马,与吐蕃决战吐谷浑创造了有史以来最有利的时机。
原本安郡王能等到这一天,他甚至能亲率唐军主力,直取吐蕃国都逻些城。
但时间没能站在他这一边。
他看见了日出的曙光,但没能再看见冉冉升起的太阳。
兴庆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