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未雨绸缪防变数,人心不足蛇吞象(2 / 4)

大唐里正 离珠 3297 字 18天前

须的老兵,便心生愧疚。他怕被这些叔伯们问起,何时才能回归中原,于是不敢多呆,交代完诸多事宜后,便连碎叶城都没去,便既打道回府。

各镇民军整编迫在眉睫,龟兹铸币厂日夜不停,加紧铸造铜币,龟兹铁矿片刻也没有停歇,从汗帐调来的匠作带着铁匠们日夜赶工,甲具、兵刃一套一套,被装上了马车。

赵正刚从葱岭回来,凉州忽然送来信件。

拆开一看,却是赵硕的亲笔信。

而信件的内容,却让人大吃一惊。

领军卫要对南诏动手了。

南诏在大唐西南,接壤剑南、黔中两道。是大唐与吐蕃的缓冲地带,拿下南诏,向西翻越横断山脉,便能直插吐蕃腹地,威胁吐蕃王庭逻些。此战,兵部尚书左恩庆极力促成,首辅林仲默许。虽然门下省拒不签令,但圣人早称病两月,移驾东都避暑。朝中之事唯太子赵坤、首辅林仲把持。中书省拟诏,直接绕开了门下,圣旨直达兵部。

门下被林仲架空,手续合不合法另说,但诏书上有圣人签名。

门下各部在朝堂上顿时掀起了一阵滔天巨浪,口诛笔伐,纷纷指摘林仲擅权,连御史台也看不下去,站出来直呼不合规矩。赵金玉的岳丈、门下侍中郑西元更是当堂大呼三声“天要亡我大唐”,便口吐鲜血,倒地不起。

便就是在安郡王嘱咐赵正安心呆在安西,莫要想着回凉州的关键节点。唐军抽调黔中、淮西、江南各道府军三万余人,夫役八万余人,加上监视南诏的左右领军卫,合兵五万,号称二十五万,兵部尚书左恩庆亲自领兵出征,自北、东、东南三个方向悍然入侵南诏国……

赵正仔细地看信。

赵硕说,诏令一同下到了凉州都督府,责成河陇自百谷城出兵,钳制上、中勇武军。但赵硕深知这其中猫腻,太子一党这是利用圣人不议朝的空当,想要在南诏找回原本该属于他们的地位。

林仲的想法也十分到位,他就是摸着河西下勇武军不敢动弹,上下约茹被赵正打残,象雄仍未恢复的弱势空当,才有如此把握大动兵戈。他比安郡王和赵正想得还要远,什么经营河陇安西,收复吐谷浑,这些都太慢。只要拿下了南诏,挟胜利之余威挺近高原腹地,插逻些一个措手不及,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南诏不过三四万人马,且多部落民军,战力一向弱于大唐,以强击弱,胜算颇大。

到那时,迫使吐蕃王庭投降,完成大唐复仇之战,那河陇的地位便就直线下降,凉王便就没有资格与太子殿下角逐,而林仲在朝中的地位,将会更加稳固,大权独握。

于是赵硕称病,河陇军政尽皆交予王渠让代行职责。

王渠让也十分谦逊,一连修书三封上禀朝堂,称河陇新军雏形未定,河西右武卫亦不能脱离,眼下唯驻守鄯州的左武卫能战,只是渠让拙于军事,凉州善武之将皆在安西,都督府下不能履职,盼朝廷派员督战,河陇定不遗余力,供给后勤……

赵正越看越觉得这就是个笑话,看着看着,突然就笑出了声来。

大唐的军事,大概分为几块。一块是雍凉,能征善战者皆于此地,左右武卫如是。一块在陇西、河东、河北,多为圣人旧部,朝廷禁卫,林仲轻易调动不得。第三块便是在剑南、黔中,这一块一直是太子殿下的后花园,两地军政把持在林仲手里。第四块不谈,便是淮西、江南、岭南腹地,于各处都鞭长莫及,且兵员较少,乃大唐税赋重镇,不可轻易抽丁。

是以太子殿下要动南诏,那动的全都是自己人。凉王殿下不仅没有反对,还顺水推舟,拱手将河陇的左武卫也奉送出去。盖因左武卫也曾是太子麾下,领军将军皇甫隆云虽然驻守鄯州,可他却是太子一脉的肱骨。

这事掰开来说,就是太子一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