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猎杀的时刻到了(1 / 2)

黑火药的事,刘襄没说,郭嘉、戏志才自然也不会傻乎乎的追问,只是对他口中那个能打败任何敌人的办法,好奇不已,也有了各种猜测。

猜测归猜测,谁也没说出口。

继续讨论突袭袁绍的安排。

“刘宠的大军到哪了?”刘襄看着舆图问道。

戏志才出言回答:“上次通信,已过沛国王都相县,按时间推算,应该到竹邑了,再过些时日,全据沛国不难。”

袁绍留守的兵力不多,刘宠拿下沛国,只是时间问题,足以截断敌军东归之路。

可刘襄对于一次突袭就打死袁绍的事情,并不看好,他完全可以沿着颍水南下九江郡,躲到淮河南岸的寿春去。

刘襄可不敢带着骑兵,孤军追入扬州。

先打了再说吧,能在战阵之上击杀袁绍最好,不能也无所谓,下一次再打败他就是了。

骑兵集结,配上驮马,带十日之粮,随时准备出发。

出发之前倒是有几件事要先处理一下。

颍川占领了没多久,虽然心向自己的不少,但也不那么太平,光靠大军震慑会拖住兵力,所以需要一个本地人安抚。

“认命荀彧暂代颍川太守。”

这个任命其实违反了汉朝的三互法,州郡之长,不可由本地人担任,边郡因为没人愿意去,所以有特旨,可由本地贤才理事。

当初灵帝下这个诏令,其实是为了方便卖官,没人愿意去边郡,官位卖不上价啊,这可难不倒身为经营奇才的刘宏,外地人不愿意去,那就卖给本地大户呗。

反正钱没少赚,对边郡防御胡人也还算有点贡献。

刘襄挺支持三互法的,本地人在当地为官,弊端太大了,任命荀彧也只是权宜之计。

还有就是满宠和高顺都应下了他的招募,因为出兵在外,便被直接带到了他的幕府。

一提幕府,很多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将军幕府,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统治机构,但幕府这个东西早在我国的春秋时代就出现了,跟日本幕府不太一样。

幕府,是指古代将军外出征战时,设立在帐幕内的府署,也叫莫府,莫是通假字,通幕。

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

《史记集解》记载:

“将军出征,行无常处,所在为治,故言“莫府”。”

“古者出征为将帅,军还则罢,理无常处,以幕帘为府署,故曰“莫府”。”

幕府一词,在初期是指出征将帅的中军大帐,并不是常设机构。

到了汉代,外戚多以大将军、车骑将军的职位辅政,均设幕府,召署名人学士,参与政事,这种风气就传开了,变成了凡有开府之权的,都能设幕府。

再后来,三公、权臣、封疆大吏、地方军阀也都设立幕府,招募亲信。

传到唐朝,连有权利的公主都能开幕府了。最先是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因为掌兵而开幕府,其后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等都有开幕府的记载。

刘襄的幕府是他的中军大帐,认真来说,邺县的宫城,中军和四军的所有士卒将校,还有将作监管辖的工坊、矿区、山林,包括那些他任命的长史、主簿、从事、郎官,都隶属于他的幕府。

满宠被他任命为军正丞,协助军正夏侯兰管理军中法度。

高顺带了本枝三十家投效,据史阿禀报,他跟高干那一枝已经出了五服,几辈子之前就分家了。

这是个不错的消息,家人迁到邺县附近分田,高顺被任命为别部司马,手下暂时只有几个族中兄弟,至于要不要组建陷阵营,是不是划入中军序列,刘襄还得想一想。

现在先打败袁绍再说。

七月初七,气温回落,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