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齐国商贾之中,亦有此类行径,定当族灭。”
“商贾之辈,除了政府鼓励扶助,自然要严加监管,断然不容有晋商、荷人之行径发生。”齐天继续说道:“但今日,我等讨论如何应对荷兰之事务,故,不做他论。”
“王上,刚才叙说荷兰强弱之处,是认为荷兰相较于其他西洋之国,对齐国威胁性最小,而且也易于交往沟通?”参谋部战略司主事崔少川若有所思地问道。
“不错,若是以后要选择一个值得合作的西洋伙伴,没有国家比荷兰更为合适。”齐天点头说道:“荷兰重商,轻制造,加之国土不大,人口不丰。虽然海上实力强大,但其商人本性,势必欲壑难填,会垄断更多地区、更多商品的贸易渠道。如此,必将引起其他西洋国家所嫉恨,纷争难以避免,国力也随之会被削弱。”
“但对我们而言,荷兰本土暂且不论,就是以东印度公司规模和实力,他们就可轻易将我齐国所制造生产之商品运至南洋、印度、波斯等地区,甚至还可以运回欧洲销售,并作为沟通我们与西洋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我们需要荷兰人的商业渠道,我们也需要他们冠绝全球的海上运输能力,我们更需要他们制衡以后纷至沓来的西洋殖民势力。因此,我们不能将东印度公司削弱太甚,更不能将之彻底驱逐出南洋地区。”
17世纪,联省共和国这个小小的国家,通过接纳被欧洲其他国家驱逐的难民,逐渐变成了一个世界经济超级大国。当然,为了确保自己的发展,还有其他几个因素推动了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例如,西班牙、英格兰和法兰西之间的战争,让这些国家无暇顾及这个比邻的小国,这些战争还耗空了它们的财政,而且,西班牙的侵略也被迫暂时停了下来。但是,在荷兰崛起为世界经济霸主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还是其经济实力的迅速膨胀。
在这一过程中,荷兰出色的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这一目标的实现。鉴于17世纪,整个欧洲都在忙于宗教战争、宗教迫害和狂热的宗教活动,荷兰奉行的宽容政策显得尤为突出。这个国家,几乎是欧洲唯一没有设定国教的地区,可以说绝无仅有的。
荷兰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来自欧洲各国的大批宗教难民,来自西属尼德兰的基督教新教教徒,来自法国的基督教雨格诺派教徒,来自德意志的基督教路德派教徒,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赛法迪犹太教教徒,来自东欧的德系犹太教教徒,以及来自英国的基督教贵格会教徒和清教徒。
当然,还有很多移民来荷兰纯粹是出于经济目的。大约在1570年至1645年,很多欧洲城市因为战争,出现了经济萧条,而阿姆斯特丹的人口反而从三万人上升到二十万人;来顿的人口从一万五千人上升到七万人;鹿特丹从七千人发展到四万五千人。
总之,这些移民就像一台巨大的发动机一样,在短短半个世纪,让荷兰在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占据了支配地位。
荷兰丰富的劳动力、浓郁的商业氛围、繁荣的经济和开放的社会以及众多的致富机会,受到了无数人的青睐。因为外来移民和技术的引入,几乎在一夜之间,荷兰就创造并控制了规模庞大的工业体系,从炼糖工业到军工生产,再到化工产品,以及他们引以为傲的造船业。
荷兰人还凭借金钱和高效率的船舶,以及在波罗的海沿岸、地中海、北海无可匹敌的贸易网络,迅速成为“世界的运输者,贸易的中介商,欧洲的代理人和经纪人”,几乎完全垄断了欧洲的商业贸易。
但是,就因为其繁荣的商业氛围和垄断的高额商业利润,使得荷兰国内资本普遍不愿意投入到周期长、利润少,且又费时费力的工业生产领域。
以东印度公司为例,荷兰人在欧洲就能够轻松地以比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