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直接拒绝卡特,那道理上...
你一条民用商用的线路,干嘛不能合作?咱出技术人员,出钱,还不要收益...
在诚意这方面,卡特那是给得十足十的!
在标榜国际化,要开放,要打开国门,欢迎世界各界人士的改开之年。像卡特这样的家伙,显然是一个必须要统战的目标啊!
在对方开出如此优握的条件,几乎是摆明了势在必得的态度下,强行拒绝合作,多少显得有些局气了。
咋?你们的开放就是说说呗?
说到底还是不信任我们,还是给咱们加各种各样的限制,还是封闭的,落后的国度呗?!
报告一层一层地往上交...
领事馆到大使馆,大使馆到外交部,再转到邮电部,然后邮电部也犯了难...
层层上交,层层转进后,该合作终于有了结果:拖!
不让卡特参与工程施工,不让这帮鬼老们了解咱们的线路路线,起码不能毫无保留地,完展现给鬼老,哪怕是个亲善鬼老也不行!
但也不直接拒绝,不能寒了人家一片热心。
在这种,我不想答应你,但也不想让你热脸贴咱冷屁股的拧巴状态下,当时间步入十一月时,卡特懵逼地发现...
关于八二工程的合作,自己一直没得到回信,可大熊猫事项那边,却...
...
...
那是1982年的11月14日,在萧瑟的寒风呼啸中,大量纽黑文的市民们,不猫在温暖的小窝里,反而齐刷刷地聚集在城南入口的道路两旁...
耶鲁大学,今年也难得放了一天假。身着各大学院学士服的耶鲁学子们,也在道路旁仅泾渭分明的划分成一个个小方阵...
人们热切的目光,望向道路的远方。当那一辆丰田陆巡出现时,由耶鲁大学仪仗铜管乐队的鼓手敲响第一下定音鼓开始...
音乐,彩带,横幅,气球瞬间在人群中炸开...
“这...他们?!”
忽然响起的动静,让车内的几名华人面孔男子,顿时吓了一跳。
“你瞧,彭主任,他们的横幅上写得什么?”
除了那么寥寥几个“欢迎中国朋友”的横幅外,入眼看去,什么“纽黑文,大熊猫的美国家”;什么“纽黑文不能没有大熊猫,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什么“请让大熊猫回家”,不胜枚举...
欢迎人群里,几个身穿熊猫玩偶服的家伙,更是憨态可掬地滚到了道路中间,拦住车队...
“嘿,朋友!你可以让大熊猫来纽黑文吗?我们已经等不及见到它了!”
“我甚至已经去马里兰州买好了那些宝贝们爱吃的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