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予听了子路的描述,看到他手臂的伤痕,只觉得这件事解决起来颇为棘手。
虽然夫子表面上和宰予一样喊着复兴周礼,私下里同样对周礼的具体准则进行选择性落实。
但问题是,夫子落实周礼的基本点与宰予依然存在了不小的区别。
夫子的基本观点都落实在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治国处事仁厚为本’上。
也就是说不管是打仗还是治国,都要从道义的角度出发,只有能把道理说通,那才可以去做。
而季氏想要讨伐颛臾这件事,可谓是一棍子打在了他老人家立身处世的根子上。
夫子之所以支持讨伐阳虎,就是因为阳虎在鲁国不干人事,所以夫子不仅没有批判宰予在国内兴兵,反而极力帮他辩解。
而宰予在菟裘大搞律法改革,推出各种在传统儒生看来大逆不道的政策,夫子也会想方设法给他找理由。
甚至于在赵盾弑君这么严重的问题上,夫子也因为赵盾仁爱百姓,而晋灵公残暴不仁。
所以在评价这件事时,也只能避重就轻的委婉表示:“如果当时赵盾逃出国境,就不至于被董狐记为弑君了。”
因此,宰予在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后,也渐渐摸索出了夫子看待问题的原则。
只要行仁政、讲道义,那在夫子这里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现在,颛臾的国君既不残暴,鲁国也没有任何讨伐他的正当理由,那夫子自然是不可能松口的。
而且在这种事上,还不能和夫子强辩,因为这事从根本上来说,季氏的行为真是一点理都不占。
你拿这事去和夫子讲道理,就算把嘴皮子磨破了,那也不可能通过。
但不讲道理,纯粹讲利益,挨顿骂都算轻的。
你看,子路这不就挨打了吗?
子路看见宰予半晌没回话,心里也有点没底。
“子我,你看这事到底能不能办?”
宰予琢磨了一下,回道:“办,肯定是能办,就是代价有点大。”
子路刚刚加入季氏,季孙斯交给他的第一件任务就是劝说夫子,如果头一桩事务就办砸了,那他仲由还不得让人看扁喽?
他思前想后,终究还是一咬牙一跺脚,问道:“什么代价?”
宰予道:“夫子担任的是小宗伯,主管的是公室内务,上下两军更是直接被三桓控制。季氏想要讨伐颛臾,哪里需要询问夫子的意见呢?你干脆直接带人把事办了,大不了就是被逐出师门呗?”
“啊?!”
子路闻言傻眼了:“问题有这么严重吗?”
宰予撇嘴道:“你跟随夫子的年头可比我长多了,夫子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清楚吗?你让夫子赞同讨伐颛臾,这就好比我劝你背弃誓言。现在我出千金,让你抛弃对于他人的承诺,你愿意吗?”
子路听到这话,脑袋摇的和拨浪鼓似的:“别说千金,纵然万金,我也不可能背弃诺言!这就不是财货的事,这是士人君子的志节!”
冉求也无奈了:“那不就行了?不伐无罪之国,不毁周公之教,不害良善之民,这也是夫子身为知礼君子的操守,他怎么可能改呢?
况且夫子骂你的话里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三桓的手中明明有土地,然而却不愿拿出来同国人分享,反而想要从无罪之国索取,这叫什么事呢?”
子路听了这话,只感觉一个头两个大。
“我也不是没有劝说过主君,但是劝归劝,他也得听才行啊!拿季氏的田,去封国君的民,这怎么可能呢?”
正在三人一筹莫展之际,宰予脑中灵光一闪。
“颛臾的土地,恐怕是不能动了。不过齐国的土地,或许还可以再想想法子。”